# 登入區塊
帳號:

密碼:

自動登入 (請勿在公用電腦上登入時選擇「自動登入」選項,以防個人資料外洩。)

遺失密碼嗎?

何不馬上註冊!
# 主選單區塊
# 誰在線上區塊
 會員: 0
 訪客: 141

# 搜尋區塊
center   討論區主頁 » SONY DSLR、Konica Minolta SLR » SONY考慮開放E Mount的規格無發表權

樹狀顯示 | 舊的在前 前一個主題 | 下一個主題 | 頁尾
發表者 討論內容
ratoa
發表時間: 2011-03-05 13:17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8-09-09
來自:
發表數: 312
[75423] Re: SONY考慮開放E Mount的規格


最末端鏡組離感光原件很近並不代表成像品質就“必然”會差

關鍵是telecentric遠心式設計,也就是olympus常掛在嘴邊的東西

R1也不例外,加上感光原件又比較小,又是一體成型機,還標明菜頭vario-sonnar,做的好也是應該的

其它就如butterdada所說的,不過biogon也不過就做到21mm吧?

要講此類對稱式設計廣角鏡導致數位化困難的,21/3.4這顆才慘吧

這也是為什麼新的ZM biogon很像distagon的原因,為了因應數化機身的特性

現今EVIL相機鏡頭基本上都已經是逆焦式設計了,水準其實不差,只不過像m4/3因為還套用機身校正色差與變形,所以會給人EVIL就是差一些的印象
butterdada
發表時間: 2011-03-05 12:31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6-12-19
來自:
發表數: 400
[75422] Re: SONY考慮開放E Mount的規格
引文:

dichter 寫道:
不知大大是否能解說R1這支鏡頭的謎題?他後鏡如此貼近感光元件,但是在廣角端的成相表現非常優異,完全沒有其他傳統後鏡突出鏡頭只適用底片的問題.聽說M9是在感光元件動手腳,那R1呢?

DSC-R1的廣角端也不過24mm 還不夠廣 而且 依然是輸Biogon一大截
M9上搞不定的 是底片時代的Biogon
數位時代的ZM Biogon是ok的
比21mm更廣的, Zeiss也是以Distaogon因應了 Hologon無解
dichter
發表時間: 2011-03-05 06:43
Just popping in
註冊日: 2011-03-05
來自:
發表數: 1
[75421] Re: SONY考慮開放E Mount的規格
不知大大是否能解說R1這支鏡頭的謎題?他後鏡如此貼近感光元件,但是在廣角端的成相表現非常優異,完全沒有其他傳統後鏡突出鏡頭只適用底片的問題.聽說M9是在感光元件動手腳,那R1呢?
collective
發表時間: 2011-02-09 14:18
版主
註冊日: 2004-10-18
來自: 柏格方塊
發表數: 13120
[75105] Re: SONY考慮開放E Mount的規格
引文:

迷路的小狗 寫道:
DC Watch報導CP+一張有意思的照片

這管應該是SONY E mount
PENTAKON
發表時間: 2011-02-09 13:23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7-10-16
來自: TOKYO
發表數: 982
[75098] Re: SONY考慮開放E Mount的規格
引文:

迷路的小狗 寫道:
DC Watch報導CP+一張有意思的照片


SIGMA已正式宣佈開發M43和E接環的鏡頭了。
真是大小通吃

接下來應該是TAMRON了?
迷路的小狗
發表時間: 2011-02-09 13:10
Just can't stay away
註冊日: 2009-04-17
來自:
發表數: 249
[75095] Re: SONY考慮開放E Mount的規格
DC Watch報導CP+一張有意思的照片
PENTAKON
發表時間: 2011-02-08 12:39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7-10-16
來自: TOKYO
發表數: 982
[75061] Re: SONY考慮開放E Mount的規格
SONY在今天(2月8日)發表,他們將在4月1日起正式無償開放E接環規格。
目前表明有興趣參加的廠商有
CARL ZEISS, COSINA, SIGMA 以及TAMRON.
raytracer
發表時間: 2010-09-28 12:14
版主
註冊日: 2004-10-26
來自: US
發表數: 1626
[73453] Re: SONY考慮開放E Mount的規格
引文:

collective 寫道:
引文:

PENTAKON 寫道:
重點在文中提到「現時点では、スペックの開示は無償で行なう方針。」
如果SONY真的願意無償開放規格的話,或許會有廠商願意加入。
不像4/3,要加入還得付OLYMPUS權利金。結果參加者寥寥無幾。

那小弟可以以個人名義去加入嗎?雖然我只是想/能做轉接環


C大, 你的機會來了,根據技術在線的報導

"“已經開始考慮將E-Mount的規格參數公佈給第三方企業”。第三方企業其實已經推出了多款鏡頭轉接轉接器(Mount Adapters)"

做多款轉接環! C大完全符合資格啊

http://big5.nikkeibp.com.cn/news/digi/53328-20100927.html
yesir
發表時間: 2010-09-25 00:05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6-05-29
來自: 萊菔居
發表數: 401
[73338] Re: SONY考慮開放E Mount的規格
引文:

collective 寫道:

S大如果能找出SONY R1的光路圖,也許大家可以比較容易討論



之前我有找過
http://www.fuji.com.tw/dsc.asp?id=447

大約在 1/3 處有 R1 的鏡片構成圖
collective
發表時間: 2010-09-24 22:54
版主
註冊日: 2004-10-18
來自: 柏格方塊
發表數: 13120
[73333] Re: SONY考慮開放E Mount的規格
引文:

stupid 寫道:
引文:

collective 寫道:
引文:

stupid 寫道:
引文:

collective 寫道:
最後一片鏡做很大,又離感光元件很近,就無法達到直射入光,反而會造成非常斜射的入光


最後一片鏡一定要是曲面鏡嗎?

S大指的是像望遠大砲一樣的最後一片濾鏡嗎?全平面鏡片當然沒有折射光線的效果.若是曲面(厚薄有變化)的鏡片,就會有折射光線的效果.
畫面中心是整片鏡片形成的光錐所造成的像,畫面邊緣在光路圖上看起來就是鏡片中心到鏡片邊緣產生之光錐所成之像.當最後一片有折射作用的鏡片越靠近感光元件,光錐與鏡頭中心線的夾角就會變大,就成了斜射光了.


怎不能較正斜角光的鏡片呢?
小弟的sony R1 我猜最後一片鏡不是平光鏡就是較正斜角光的鏡片
最後一片鏡根本就是貼緊ccd...
沒什麼畫質的問題...

E mount在小弟看來 是近可攻後可守的設計 有很多可能會發生

S大如果能找出SONY R1的光路圖,也許大家可以比較容易討論
stupid
發表時間: 2010-09-24 22:21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8-09-05
來自:
發表數: 529
[73332] Re: SONY考慮開放E Mount的規格
引文:

collective 寫道:
引文:

stupid 寫道:
引文:

collective 寫道:
最後一片鏡做很大,又離感光元件很近,就無法達到直射入光,反而會造成非常斜射的入光


最後一片鏡一定要是曲面鏡嗎?

S大指的是像望遠大砲一樣的最後一片濾鏡嗎?全平面鏡片當然沒有折射光線的效果.若是曲面(厚薄有變化)的鏡片,就會有折射光線的效果.
畫面中心是整片鏡片形成的光錐所造成的像,畫面邊緣在光路圖上看起來就是鏡片中心到鏡片邊緣產生之光錐所成之像.當最後一片有折射作用的鏡片越靠近感光元件,光錐與鏡頭中心線的夾角就會變大,就成了斜射光了.


怎不能較正斜角光的鏡片呢?
小弟的sony R1 我猜最後一片鏡不是平光鏡就是較正斜角光的鏡片
最後一片鏡根本就是貼緊ccd...
沒什麼畫質的問題...

E mount在小弟看來 是近可攻後可守的設計 有很多可能會發生
collective
發表時間: 2010-09-24 18:59
版主
註冊日: 2004-10-18
來自: 柏格方塊
發表數: 13120
[73330] Re: SONY考慮開放E Mount的規格
引文:

stupid 寫道:
引文:

collective 寫道:
最後一片鏡做很大,又離感光元件很近,就無法達到直射入光,反而會造成非常斜射的入光


最後一片鏡一定要是曲面鏡嗎?

S大指的是像望遠大砲一樣的最後一片濾鏡嗎?全平面鏡片當然沒有折射光線的效果.若是曲面(厚薄有變化)的鏡片,就會有折射光線的效果.
畫面中心是整片鏡片形成的光錐所造成的像,畫面邊緣在光路圖上看起來就是鏡片中心到鏡片邊緣產生之光錐所成之像.當最後一片有折射作用的鏡片越靠近感光元件,光錐與鏡頭中心線的夾角就會變大,就成了斜射光了.
stupid
發表時間: 2010-09-24 18:25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8-09-05
來自:
發表數: 529
[73328] Re: SONY考慮開放E Mount的規格
引文:

collective 寫道:
最後一片鏡做很大,又離感光元件很近,就無法達到直射入光,反而會造成非常斜射的入光


最後一片鏡一定要是曲面鏡嗎?
collective
發表時間: 2010-09-24 17:45
版主
註冊日: 2004-10-18
來自: 柏格方塊
發表數: 13120
[73325] Re: SONY考慮開放E Mount的規格
引文:

Rexlaser 寫道:
可不可以也解釋成大口徑要追求畫質除了可以把後鏡組前移之外也可以不移動後鏡組
反而是放大後鏡大小順便來個直射入光
這叫O情何以堪

我也認為這是針對第三方鏡頭提供廠的Bonus
好像現在所有mirrorless機種都還沒有第三方AF鏡頭廠的正式支援
要是可以拉到一堆鏡頭來支援自家接環系統雖然可能會少賺點但可以更容易擴大市場規模

也許... SIGMA 可以順便出 E接環的機身也說不定

最後一片鏡做很大,又離感光元件很近,就無法達到直射入光,反而會造成非常斜射的入光
Rexlaser
發表時間: 2010-09-24 17:18
Just can't stay away
註冊日: 2005-12-29
來自: 伊謝爾倫
發表數: 228
[73324] Re: SONY考慮開放E Mount的規格
引文:

collective 寫道:
引文:

meowhoo 寫道:

nikon 應該不會蠢到用這麼短的鏡後距吧

其實SONY E mount用這麼短的鏡後距配這麼大的口徑,並非是件不智之舉.其優點如下.
1.在犧牲部份成像的品質下,可以做到最薄最小.
2.重視畫質的鏡頭,就把它做大,整個光學鏡片組前移,就好像轉接α接環鏡頭一樣.
3.取得轉接其他系統鏡頭之最大可能.


可不可以也解釋成大口徑要追求畫質除了可以把後鏡組前移之外也可以不移動後鏡組
反而是放大後鏡大小順便來個直射入光
這叫O情何以堪

我也認為這是針對第三方鏡頭提供廠的Bonus
好像現在所有mirrorless機種都還沒有第三方AF鏡頭廠的正式支援
要是可以拉到一堆鏡頭來支援自家接環系統雖然可能會少賺點但可以更容易擴大市場規模

也許... SIGMA 可以順便出 E接環的機身也說不定
yesir
發表時間: 2010-09-24 07:59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6-05-29
來自: 萊菔居
發表數: 401
[73307] Re: SONY考慮開放E Mount的規格
引文:

ducknest 寫道:

成項圈


成項圈當特效
片幅才差 0.3 倍
廣角鏡稍微有影響而已

反正現在 c-mount 鏡頭拿來接 E-P1 也是這樣搞阿∼
Ric
發表時間: 2010-09-23 23:09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6-01-30
來自:
發表數: 632
[73296] Re: SONY考慮開放E Mount的規格
這個是給鏡頭廠的Bonus
Sigma/Tamron/Tokina/Cosina

像 Canon/Nikon/Pentax 之類有機會自己出相機的
想當然爾的不是說給他們聽的
Sony 就自己專心搞 G/Zeiss 鏡和 NEX 機海

只要鏡頭正副廠選擇多
Samsung/M43/還沒生產 EVIL 的廠商 的壓力就更大
ducknest
發表時間: 2010-09-23 22:51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5-07-12
來自:
發表數: 1238
[73295] Re: SONY考慮開放E Mount的規格
引文:

yesir 寫道:
引文:

collective 寫道:

那小弟可以以個人名義去加入嗎?雖然我只是想/能做轉接環



那板主可以考慮多加自動對焦與光圈調整的電子接點來轉接 4/3 鏡頭嗎?

要是有出這樣的轉接環

4/3 鏡的第二個春天


成項圈
EdwardYang
發表時間: 2010-09-23 18:34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6-07-24
來自: 台北, 新竹
發表數: 335
[73293] Re: SONY考慮開放E Mount的規格
至少E-mount對定焦鏡和人像鏡的roadmap比較明確, Canon如果沒有動作, 就這麼決定了
iamowl
發表時間: 2010-09-23 18:03
Quite a regular
註冊日: 2006-02-21
來自:
發表數: 123
[73292] Re: SONY考慮開放E Mount的規格
引文:

jiayou 寫道:
引文:

迷路的小狗 寫道:
個人覺得
只要Sigma/Tamron這兩間同時有出C/N/S/P的副廠肯出可以AF的C/N/P for E Mount轉接環
那Sony的詭計就得逞了


個人認為至少Sigma、Tamron等廠商應該不會放過這塊大餅,
不過自己有出相機的Nikon、Canon、Pentax等廠的動向就很值得關注了...



打不過他們就加入他們
Olympus乾脆做E接還的鏡頭算了
變成一家鏡頭專門廠搞不好還比較賺呢...
(1) 2 »
樹狀顯示 | 舊的在前 前一個主題 | 下一個主題 | 頁首

無發表權
 

回首頁 | 新聞區 | 討論區 | 電子相簿 | 投票 | 網站連結 | 夥伴網站 | 文章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