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無發表權 |
| 舊的在前 | 前一個主題 | 下一個主題 | 頁尾 |
發表者 | 討論內容 |
---|---|
hcy101 | 發表時間: 2009-06-25 20:57 |
Just popping in ![]() 註冊日: 2006-06-06 來自: 發表數: 9
|
[60701]
Re: E-P1的選擇?? 引文:
變型與周邊失光 兩著都∼ 但是要拍成RAW檔進DPP去處理... 有看到色散的按鈕...但是我眼殘看不出差異性... |
loom | 發表時間: 2009-06-25 12:43 |
Home away from home ![]() ![]() 註冊日: 2007-07-24 來自: Cambridge, MA 發表數: 666
|
[60692]
Re: E-P1的選擇?? 引文:
突然想到一個很棒的測試 就是拿兩顆同時是有針對數位sensor做優化的廣角鏡頭來比較: Zeiss ZM 21/2.8 Biogon, 9 elements/7 groups, 280g, 1108USD (B&H) Zeiss ZF 21/2.8 Distagon, 16 elements/13 groups, 600g, 1490USD (B&H) 很顯然的,在片幅固定之下, rangefinder上的廣角鏡頭還是能做的比slr上面來的輕巧,而由於鏡頭構造比較簡單,所以成本比較低,價格便宜 至於兩者的performance如何 除了底片之外,無法同時比較兩鏡在FF的performance 1.3, 1.5 crop好像也不容易有答案(sensor不同) digital sensor上, 中央部分的解析度以及抗耀光/色散的控制 倒是可以都接上m4/3來比較 ![]() 上面是我所想的到最接近的測試了,一來設計公司一樣(Zeiss),生產的公司也一樣(Cosina) 如果上面兩者的表現相近 那可能就是Olympus: 1.還不是那麼能掌握沒有反光鏡的鏡頭設計 2.單純就是想降低成本提高利潤 |
loom | 發表時間: 2009-06-25 12:28 |
Home away from home ![]() ![]() 註冊日: 2007-07-24 來自: Cambridge, MA 發表數: 666
|
[60690]
Re: E-P1的選擇?? 引文:
這個正是我一直不懂的地方 假設視角固定 sensor大小跟鏡頭光學設計困難度的關係? 照kkao前輩的說法 在小的sensor上面設計廣角鏡會比較困難? ![]() Pentax 21/3.2的等效視角相當於135的31 可是也沒有需要補正(當然,這一顆比17mm來的貴,只是說也比較廣,個人使用上覺得近於135的28而不是35) 我覺得片幅變小了=>變形較難控制這樣的論述另外的問題是在於 O家自己的7-14並不需要變形校正 甚至在邊角的變形控制上還優於Nikkor 14-24?(記得是collective兄的貼圖測試?) 而4/3系統的kit lense也沒需要去補正 最大的原因可能應該還是因為輕量化 而拿掉反光鏡其實沒什麼幫助 我想m4/3在廣角端的補正會引起大家討論的原因是 就像大家所說的 以往我們對於拿掉反光鏡->廣角更容易這樣的認知 似乎並沒有發生在4/3 vs m4/3上面 ![]() |
collective | 發表時間: 2009-06-25 12:27 |
版主 ![]() ![]() 註冊日: 2004-10-18 來自: 柏格方塊 發表數: 13047
|
[60689]
Re: E-P1的選擇?? 引文:
銀鹽底片跟數位感光元件不一樣,直接拿CONTAX G與C/Y的例子類比到數位感光元件用的鏡頭是不太適合的.以CONTAX或者應該說是京瓷,他們應該不是笨蛋吧?既然在做135FF DSLR時會把N系列的鏡頭搞的那麼大應該不會是沒有原因的吧 ![]() 另一個例子是LEICA,如果原先設計給135底片用的R及M鏡頭都能完全無問題的用在135片幅感光元件上,那麼現在M8及DIGITAL MODULE R就應該不會只有目前的大小而不是135片幅. 另外請留意Canon和Nikon新的135片幅對應鏡頭,是不是也悄悄的長大了 ![]() |
kkao | 發表時間: 2009-06-25 11:50 |
Home away from home ![]() ![]() 註冊日: 2005-10-25 來自: 發表數: 1023
|
[60688]
Re: E-P1的選擇?? 也有對某些鏡頭做色散補正
|
yesir | 發表時間: 2009-06-25 11:28 |
Home away from home ![]() ![]() 註冊日: 2006-05-29 來自: 萊菔居 發表數: 401
|
[60687]
Re: E-P1的選擇?? 引文:
C/N 是針對變形做補正 還是針對 暗角做補正 ![]() 我以為是後者 |
kkao | 發表時間: 2009-06-25 10:52 |
Home away from home ![]() ![]() 註冊日: 2005-10-25 來自: 發表數: 1023
|
[60685]
Re: E-P1的選擇?? 同樣是做了影像數位補正,但是 C/N 做的幅度跟 M43 做的幅度不知道差多少
先前有提到 G1 的 kit 不做補正簡直就是魚眼鏡, 也提到 EP-1 沒經過補正的照片還是不要給使用者看到的好 C/N 目前似乎沒有這麼嚴重 雖然說 35mm 焦段沒有廠商在做變形補正,不過那是實體焦長 35mm 換到 APS 之後變成 52.5 換成 4/3 變成 70mm EP-1 這次的 17mm 做補正這件事情跟 135FF 的 35mm 不需做補正不可混為一談 因為焦長轉換的關係,4/3 這種尺寸的 sensor 比較需要補正是可以理解的, 只是補正要怎麼做,是光學做還是數位做,或許當初 4/3 系統的鏡頭會這麼大一支, 要做更多補正也是因素之一。 提到這些,又回到當初 4/3 系統常常在吵的問題,sensor 縮小換到大光圈, 但是在其他方面又面臨新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要花的錢可能沒有更少。 這次由4/3 系統演化到 M4/3,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不是用更廉價的方式來解決上述的問題。 如果答案的是肯定的,那麼 M4/3系統的售價是不是該反映一下成本 |
yctai | 發表時間: 2009-06-25 10:32 |
Quite a regular ![]() ![]() 註冊日: 2008-08-06 來自: 發表數: 117
|
[60684]
Re: E-P1的選擇?? 其實我想的是(和4/3)同樣的價格,M4/3似乎應該能提供更輕便、畫質(比4/3)更好的鏡頭(我真是奧客啊...)
不過M4/3的強項應該還是在廣角吧?像是以前biogon和distagon比起來,前者就是更小更好。M4/3因為沒有反光鏡的阻礙,好像也能設計出biogon這種後鏡組幾乎貼到快門簾幕上的鏡頭才對。 真的很期待M4/3的廣角定焦鏡呢,來個11/2.8吧 :P 引文:
|
yesir | 發表時間: 2009-06-25 10:22 |
Home away from home ![]() ![]() 註冊日: 2006-05-29 來自: 萊菔居 發表數: 401
|
[60683]
Re: E-P1的選擇?? 有沒有17mm鏡頭補正前、補正後的照片
可以參考一下 ![]() |
ITO | 發表時間: 2009-06-25 10:07 |
網站管理員 ![]() ![]() 註冊日: 2004-09-15 來自: 日本 發表數: 30762
|
[60682]
Re: E-P1的選擇?? 引文:
小弟也希望有"更輕便、畫質(比4/3)更好的鏡頭", 只要品質夠,即使比現在這個價位再貴也沒關係。 但現實是現在這個價格設定已經有不少人無法接受了。 大部分的使用者是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 (E-1與E-3其實就是個好例子) 所以個人反而認為現有的4/3系統鏡頭應該好好珍惜, 因為今後M4/3及4/3系統的產品策略也許會改變(或該說已經改變了)。 |
yuandchiu | 發表時間: 2009-06-25 10:06 |
Home away from home ![]() ![]() 註冊日: 2006-09-14 來自: 發表數: 453
|
[60681]
Re: E-P1的選擇?? 引文:
所以我不明白為什麼有些人特別喜歡玩轉接用舊鏡,老是拍拍家對面的大樓、陽台的花,樂此不疲,也許是玩古董的樂趣吧!反正各有各的玩法,開心就好。 現實來看,除了過去生產的鏡頭很可能不足以應付現在的高畫素外,大家不要忽略一點,無論機械上、光學上,鏡頭都是會老化的,一、二十年的鏡頭已經不是當初剛出廠時的素質了,所以,相機是消耗品,鏡頭也是,有用沒用買一堆,搞不好沒拍幾次,就要準備進棺材了(我是指鏡頭,不要誤會),我家裡也有好幾管這種木乃伊留做歲月的紀念。 |
loom | 發表時間: 2009-06-25 09:58 |
Home away from home ![]() ![]() 註冊日: 2007-07-24 來自: Cambridge, MA 發表數: 666
|
[60680]
Re: E-P1的選擇?? 引文:
我試著想要找可以比擬的rangefinder的鏡頭 可是一時之間也只想的到G35/2 我很難去相信這一顆17mm在光學的成就上會勝過G35,不過這當然也是我個人的感覺而已 各家的FF 35/2也都很便宜的,也是差不多300usd左右的價錢 只不過舉出來大概又會被說光學質素不夠好了吧? ![]() 只是說以往很少聽過35這樣的焦段,變形會嚴重到需要用後製來補正的 我想C/Y的100/2, 解析度啊階調等等是沒話說的 色差的校正方面是有可能略遜現在針對數位去優化的鏡頭 說到紫邊,其實也是可以用軟體補救的不是嗎:) 反而是microcontrast等等不容易由後製來達成 說不定17mm pancake,沒有經由軟體補救 紫邊也是很嚴重的? 這整個其實都有點矛盾 如果可以有實際上的數字 指出17mm pancake一顆利潤40% 以往Contax G35一顆的利潤是15% 那麼是不是比較有說服力一點? ![]() 唉,話說回來 就像Sony的T系列P&S一樣 這個年代本來就是單靠外型就可以賣錢的 總覺得整個鏡頭的價值有點被扭曲了 以前45/2.8 Tessar光學質素優秀又便宜 也因為鏡片構成簡單,空氣/玻璃的介面很少,有非常清澈的感覺 現在的pancake往往比較貴,光學質素又比較差(跟自家其他的鏡頭相比) 只能說,看重輕巧的人,需要花更不成比例的錢了吧 |
yctai | 發表時間: 2009-06-25 09:50 |
Quite a regular ![]() ![]() 註冊日: 2008-08-06 來自: 發表數: 117
|
[60679]
Re: E-P1的選擇?? 我對數位修正沒什麼意見、倒是對M4/3鏡捨畫質取輕便這點有一些...呃...小小的疑問
這麼說好了、4/3和M4/3的關係很像leica R/M的關係(片幅一樣、機構不同) 但是從來沒聽過有"leica為了輕便,所以M鏡的畫質有所妥協"這種說法吧? 同樣的以G 35/2和C/Y 35/2.8相比、前者小了一圈(而且光圈更大還包含AF機構!),可是畫質表現可是一點都不會輸給後者的。 我只是覺得以M4/3的無反光鏡結構來說、應該是可以做到"更輕便、畫質(比4/3)更好的鏡頭"才對... 引文:
|
skull | 發表時間: 2009-06-25 08:59 |
Home away from home ![]() ![]() 註冊日: 2007-10-27 來自: 發表數: 515
|
[60675]
Re: E-P1的選擇?? 這倒是真的
我也用過E3+contax 85/1.4德鏡拍過案子 1.4全畫面找不到焦點 縮到2勉強可用但還是有不少紫邊 拍的膽顫心驚 幸好網拍圖不用太大 所以後來還是決心買下原廠望遠又可以直接用F2拍攝的鏡頭 雖然更貴但你也不得不承認這才是適合的鏡頭 |
collective | 發表時間: 2009-06-25 08:20 |
版主 ![]() ![]() 註冊日: 2004-10-18 來自: 柏格方塊 發表數: 13047
|
[60672]
Re: E-P1的選擇?? 引文:
1.請考慮通貨膨脹的因素 ![]() 2.從前CONTAX的鏡頭,真的好到能經得起4/3片幅千萬畫素等級的感光元件的壓榨嗎?恐怕真的要試過才知道.小弟試過C/Y Planar 2/100,全開光圈的紫邊驚人,不適合小弟用,所以認賠賣了它 ![]() |
ITO | 發表時間: 2009-06-25 07:13 |
網站管理員 ![]() ![]() 註冊日: 2004-09-15 來自: 日本 發表數: 30762
|
[60669]
Re: E-P1的選擇?? 引文:
沒有補正又要那麼小可能會更貴吧 ![]() 要求光學畫質還是用4/3鏡頭吧。 M4/3應該是輕便優先, O/P推M4/3的主要對象是輕便DC的升級者, 也就是為了輕便在畫質上可以妥協的族群。 不是SLR使用者 ![]() (不過話說回來Nikon等大廠的部分DSLR,也早都明講對部分鏡頭做了數位補正 ![]() |
loom | 發表時間: 2009-06-25 06:32 |
Home away from home ![]() ![]() 註冊日: 2007-07-24 來自: Cambridge, MA 發表數: 666
|
[60666]
Re: E-P1的選擇?? 引文:
鏡頭很多的特點是不能用數位補正的 鏡頭的用料以及設計仍然扮演著成像是否優異的決定性角色 我不反對數位補正 但是我覺得有欺騙消費者的嫌疑 amazon.com上面, 17mm pancake一顆賣299usd 比以前的Contax G35/2還貴 這樣會令消費者很難接受的 說白話一點,明明買了一顆品質比較差的鏡頭 偏偏還沒比較便宜? |
ADI | 發表時間: 2009-06-25 05:32 |
攝政王(特權份子) ![]() ![]() 註冊日: 2004-11-20 來自: 豬寮 發表數: 6932
|
[60663]
Re: E-P1的選擇?? 數位的時代
韌體設計工程師遠比光學設計工程師重要~ 能夠用韌體補正 就不必花大錢用好料造好鏡頭 對消費者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小弟就奇怪 平平都是用1/2.33吋的CCD 有的DC鏡頭大得跟4/3鏡頭一樣(SX200) 有的卻可以小的作成名片型 P6000就擺明在機身內建補正讓你自己選要不要用 我覺得數位補正沒啥不能說的 就像防手震一樣 |
stupid | 發表時間: 2009-06-25 02:54 |
Home away from home ![]() ![]() 註冊日: 2008-09-05 來自: 發表數: 529
|
[60661]
Re: E-P1的選擇?? 不知道數位相機堅持不用數位補正和堅持機械快門的目的是什麼
![]() |
hcy101 | 發表時間: 2009-06-25 02:39 |
Just popping in ![]() 註冊日: 2006-06-06 來自: 發表數: 9
|
[60660]
Re: E-P1的選擇?? 知前看到哪裡文章寫∼M43鏡頭要做小∼就是需要靠數位補正...
|
(1) 2 3 4 ... 7 » |
| 舊的在前 | 前一個主題 | 下一個主題 | 頁首 |
無發表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