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區塊
帳號:

密碼:

自動登入 (請勿在公用電腦上登入時選擇「自動登入」選項,以防個人資料外洩。)

遺失密碼嗎?

何不馬上註冊!
# 主選單區塊
# 誰在線上區塊
 會員: 0
 訪客: 64

# 搜尋區塊
center   討論區主頁 » M4/3 (Micro Four Thirds System)討論版 » GH1+LUMIX G VARIO 1:4-5.8/14-140 ASPH. Contrast AF v.s. Live View 10X MF無發表權

樹狀顯示 | 新的在前 前一個主題 | 下一個主題 | 頁尾
發表者 討論內容
ADI
發表時間: 2010-01-28 08:19
攝政王(特權份子)
註冊日: 2004-11-20
來自: 豬寮
發表數: 6942
[67589] Re: GH1+LUMIX G VARIO 1:4-5.8/14-140 ASPH. Contrast AF v.s. Live View 10X MF
嗯嗯嗯!~ 這樣講也是有道理

不過,我是覺得yesir大分析的比較中肯

越慢發展的廠商,在系統上受限的程度越低。
canon, nikon 發展對比式對焦的功力不是不到,而是可能受限於早期鏡頭設計構造,想快也快不起來,除非大改。

這樣說起來,發展移動感光元件對焦方式可能還比較有前途!~
loom
發表時間: 2010-01-28 08:29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7-07-24
來自: Cambridge, MA
發表數: 666
[67590] Re: GH1+LUMIX G VARIO 1:4-5.8/14-140 ASPH. Contrast AF v.s. Live View 10X MF
我想對比式對焦主要是演算法的差異
或許有學computer science的朋友可以幫忙解說一下
我倒是不覺得這個會是多proprietery的技術
說不定也有許多人在做相關的研究,發表在相關的期刊上也說不定
charleswu
發表時間: 2010-01-28 10:03
Just can't stay away
註冊日: 2009-04-18
來自:
發表數: 292
[67592] Re: GH1+LUMIX G VARIO 1:4-5.8/14-140 ASPH. Contrast AF v.s. Live View 10X MF
引文:

loom 寫道:
我想對比式對焦主要是演算法的差異
或許有學computer science的朋友可以幫忙解說一下
我倒是不覺得這個會是多proprietery的技術
說不定也有許多人在做相關的研究,發表在相關的期刊上也說不定

+1
前面講片幅與景深只能說明片幅越大景深越淺,讓對焦所需的精準度要增加,不能用落在景深範圍內的泛焦方式來處理(如DC)
精準度要求增加,自然會增加對焦設計研發的難度,使得廠商要面臨的技術難題較多
但並不表示片幅大就一定比較慢,當然還要看廠商的技術與研發能量到什麼程度
廠商投入的研發能量越多,技術越先進,自然可以加快對比對焦的速度
尤其是對焦模組與鏡頭都是以對比對焦來優化的系統,當然會比以相位對焦來優化的系統強,這已經屬於技術問題,跟片幅無關

總而言之,相同水平的技術與系統,可以說片幅越大對焦越困難(其實手動對焦也一樣),但這是不可以跨系統比較的,當然也不適合用不同的年代與不同的技術水平來比較

要就比較同一個年代與同一類系統間的差別,才能反映出廠商的技術水平,這就好比感光元件之間的比較一樣

想要進一步的了解KNOW HOW在哪裡,只要上GOOGLE學術搜尋一下,不難找到相關文獻
http://scholar.google.com.tw/scholar?q=Contrast-detect+autofocus+&hl=zh-TW&btnG=%E6%90%9C%E5%B0%8B&lr=

只是現在有小孩以後,已經沒有時間研究這些本業以外的功課了
yesir
發表時間: 2010-01-28 10:34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6-05-29
來自: 萊菔居
發表數: 401
[67594] Re: GH1+LUMIX G VARIO 1:4-5.8/14-140 ASPH. Contrast AF v.s. Live View 10X MF
引文:

loom 寫道:
我想對比式對焦主要是演算法的差異
或許有學computer science的朋友可以幫忙解說一下
我倒是不覺得這個會是多proprietery的技術
說不定也有許多人在做相關的研究,發表在相關的期刊上也說不定



其實演算法沒有這麼神啦!
頂多就是從 CCD/CMOS 上面所得到的影像資料
得到該對焦到何處 (判斷人臉在何處....),以及有沒有對到焦....

對於驅動鏡頭這件事
演算法是有力難施的
電子訊號界面就是卡在那邊
要快也快不起來

所以 Panasonic 選擇了不相容 舊鏡頭
Olympus 選擇了相容
就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stupid
發表時間: 2010-01-28 11:16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8-09-05
來自:
發表數: 529
[67595] Re: GH1+LUMIX G VARIO 1:4-5.8/14-140 ASPH. Contrast AF v.s. Live View 10X MF
引文:

yesir 寫道:
要快也快不起來

所以 Panasonic 選擇了不相容 舊鏡頭
Olympus 選擇了相容
就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除了訊號相容外
比較panasonic和olympus的小dc的對焦速度
你就會知道olympus在對比對焦上天生就是弱雞
panasoinc是快又準!
yesir
發表時間: 2010-01-28 11:30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6-05-29
來自: 萊菔居
發表數: 401
[67596] Re: GH1+LUMIX G VARIO 1:4-5.8/14-140 ASPH. Contrast AF v.s. Live View 10X MF
引文:

stupid 寫道:

除了訊號相容外
比較panasonic和olympus的小dc的對焦速度
你就會知道olympus在對比對焦上天生就是弱雞
panasoinc是快又準!


這到不一定啦!

我的 Panasonic TZ5,前年生產的機器
對焦速度比 Olympus C-2100uz (十年前的機器) 還慢
愈望遠端就差愈多....

不過另一台 C-730uz 就慢到想扁他

這三台都是十倍光學機器
stupid
發表時間: 2010-01-28 11:40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8-09-05
來自:
發表數: 529
[67597] Re: GH1+LUMIX G VARIO 1:4-5.8/14-140 ASPH. Contrast AF v.s. Live View 10X MF
引文:

yesir 寫道:

這三台都是十倍光學機器


2100是內變焦吧??沒記錯的話....
優勢不一樣 不能這樣比
charleswu
發表時間: 2010-01-29 14:57
Just can't stay away
註冊日: 2009-04-18
來自:
發表數: 292
[67614] Re: GH1+LUMIX G VARIO 1:4-5.8/14-140 ASPH. Contrast AF v.s. Live View 10X MF
引文:

collective 寫道:
引文:

Ric 寫道:
AF 還是比 MF 準啊
AF 圖中的 LCD 畫素粒粒清楚

Ric兄,
抱歉有可能小弟一時的疏忽造成誤解.
AF那張的快門速度是1/160s,MF的那張快門速度是1/60s.我想這是造成兩張照片看起來差異的原因.
不管如何,小弟會依charleswu兄的建議用印刷品貼在牆上為主體再重測一次

我想就這個部分再做一些說明
測試的時候都有上腳架,又沒有反光鏡不用預鎖
若單純只有快門簾的震動,其實快門速度不同並不會有明顯的差異

但為何第二張照片看起來粒粒清楚,第一張則參雜了許多偽色?
這就是因為LCD的畫素排列為許多格子狀的柵極排列,是屬於高頻資訊
當這類高頻資訊的排列密度超過感光元件的解像力極限,也就是理論上所謂的'Nyquist Frequency'時
在A/D轉換取樣時就容易產生錯誤,形成鬼影alias,也就是俗稱的Moire pattern
有關Moire pattern的說明可以參考友站這篇文章:
http://article.dcview.com/newreadarticle.php?type=7&id=2600

產生了Moire pattern,就會影響到清晰度的判讀
這也就是小弟為何在前面建議版主改用印刷字體,就是為了避免這部份的變因而影響測試結果
monte920
發表時間: 2010-01-29 22:33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7-05-24
來自:
發表數: 985
[67622] Re: GH1+LUMIX G VARIO 1:4-5.8/14-140 ASPH. Contrast AF v.s. Live View 10X MF
引文:

stupid 寫道:

2100是內變焦吧??沒記錯的話....
優勢不一樣 不能這樣比


其實不能這樣比. 每一台的內建電腦速度都不同, 現代的DC又加入一堆face detection, smile detection等等有的沒有的花俏對焦功能, 每一個環節都是變數. 真的無法用誰的CCD大, 誰的變焦多, 誰的光圈大等等任何一項條件就來決定一切的.

我倒是有個問題想問大家,P家的M4/3相機有太多的4/3鏡頭接上去後就不能AF,即使可以,也不能AF-C. O家相容性就好很多, 但是它也必須另出一顆14-54II才能用在contrast AF上面. 假定這些廠商都是很有良心的, 沒有商業上"留一手"的壞心眼, 那麼請問技術上的環節問題出在哪裡?
collective
發表時間: 2010-01-30 05:56
版主
註冊日: 2004-10-18
來自: 柏格方塊
發表數: 13124
[67625] Re: GH1+LUMIX G VARIO 1:4-5.8/14-140 ASPH. Contrast AF v.s. Live View 10X MF
引文:

charleswu 寫道:
引文:

collective 寫道:
引文:

Ric 寫道:
AF 還是比 MF 準啊
AF 圖中的 LCD 畫素粒粒清楚

Ric兄,
抱歉有可能小弟一時的疏忽造成誤解.
AF那張的快門速度是1/160s,MF的那張快門速度是1/60s.我想這是造成兩張照片看起來差異的原因.
不管如何,小弟會依charleswu兄的建議用印刷品貼在牆上為主體再重測一次

我想就這個部分再做一些說明
測試的時候都有上腳架,又沒有反光鏡不用預鎖
若單純只有快門簾的震動,其實快門速度不同並不會有明顯的差異

但為何第二張照片看起來粒粒清楚,第一張則參雜了許多偽色?
這就是因為LCD的畫素排列為許多格子狀的柵極排列,是屬於高頻資訊
當這類高頻資訊的排列密度超過感光元件的解像力極限,也就是理論上所謂的'Nyquist Frequency'時
在A/D轉換取樣時就容易產生錯誤,形成鬼影alias,也就是俗稱的Moire pattern
有關Moire pattern的說明可以參考友站這篇文章:
http://article.dcview.com/newreadarticle.php?type=7&id=2600

產生了Moire pattern,就會影響到清晰度的判讀
這也就是小弟為何在前面建議版主改用印刷字體,就是為了避免這部份的變因而影響測試結果

感謝charleswu兄的分析與建議
不過小弟提供另一種看法供參考,因為MF的那張快門速度1/60s,AF那張快門速度1/160s.MF照片的是否單純因為曝光過度而造成LCD上的三色畫素看起來都變成白色了
stupid
發表時間: 2010-01-30 10:54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8-09-05
來自:
發表數: 529
[67627] Re: GH1+LUMIX G VARIO 1:4-5.8/14-140 ASPH. Contrast AF v.s. Live View 10X MF
印表機印出來的也是高頻的網點...只是dpi較lcd高而以
推測也許和螢幕的更新頻率也有關
charleswu
發表時間: 2010-02-01 10:41
Just can't stay away
註冊日: 2009-04-18
來自:
發表數: 292
[67698] Re: GH1+LUMIX G VARIO 1:4-5.8/14-140 ASPH. Contrast AF v.s. Live View 10X MF
引文:

collective 寫道:
提供另一種看法供參考,因為MF的那張快門速度1/60s,AF那張快門速度1/160s.MF照片的是否單純因為曝光過度而造成LCD上的三色畫素看起來都變成白色了

collective兄所言也是可能的干擾變項,會讓Moire pattern顏色變淡
不過Moire pattern的出現是隨機的,每次拍攝出現的位置都可能不同
以第二張過曝的圖來說,在右上角也有出現Moire pattern,第一張圖出現在中央部位
如果collective兄裁切第二張圖的右上角,應該也可以觀察到與第一張圖相似的偽色,只是因為曝光過度顏色比較淡些

各位可以實際做些實驗,瞭解這方面的問題
用一些LPF較弱或者不使用LPF的相機,拿來拍攝LCD螢幕
距離保持在視角剛好可容納整個LCD螢幕大小的距離,開啟LCD背光,顯示白底黑字
多拍攝幾張照片試試,應該很容易就可以觀察到這些現象,這是我自己有實際拍過的經驗

做測試時我們只是盡力去追求較為嚴謹與標準化的方式
如 dpreview都是用ISO標準的圖,這是業界所公認的標準
這類ISO圖像也是用印刷品,並通過嚴格的檢驗與認證程序
如此才能讓測試的結果可昭公信,讓大家信服
http://www.dpreview.com/news/0510/05101404newreschart.asp

當然,我們不可能要求每個人都能像專業網站那樣嚴謹的測試
只要在有限的能力範圍內盡量去尋求更嚴謹的測試方式就好了

至於鏡頭的問題,我們只能推測,針對對比對焦設計的新鏡頭裡面可能存有能加速對比對焦的資訊提供給機身做互動
至於這裡面到底是什麼,就是廠商的商業機密了,外人不得而知。
« 1 (2)
樹狀顯示 | 新的在前 前一個主題 | 下一個主題 | 頁首

無發表權
 

回首頁 | 新聞區 | 討論區 | 電子相簿 | 投票 | 網站連結 | 夥伴網站 | 文章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