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區塊
帳號:

密碼:

自動登入 (請勿在公用電腦上登入時選擇「自動登入」選項,以防個人資料外洩。)

遺失密碼嗎?

何不馬上註冊!
# 主選單區塊
# 誰在線上區塊
 會員: 0
 訪客: 63

# 搜尋區塊
center   討論區主頁 » 攝影天地談 » 淺談攝影立體感無發表權

| 新的在前 前一個主題 | 下一個主題 | 頁尾
發表者 討論內容
lown
發表時間: 2008-05-26 02:54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7-06-28
來自:
發表數: 441
[43599] Re: 淺談攝影立體感
引文:

文包 寫道:
APS上. 用了短邊15.8mm的長度填滿2000條線
135FF上. 用了短邊24mm的長度填滿2000條線
120機背上. 用了短邊36.7mm填滿2000條線.



重點是這三種面積的短邊上的畫素都一樣
用比較大的面積計錄一個點和用比較小的面積記錄一個點
結果還是一個點(不談因為太密集而產生的電子干擾和光干涉)
會誤判的還是會誤判..

文包
發表時間: 2008-05-26 02:54
版主
註冊日: 2005-01-05
來自: 綠葉數位影像
發表數: 1273
[43600] Re: 淺談攝影立體感
引文:

ITO 寫道:
深奧的理論不懂

不過個人意見,
要看細節或會不會糊與畫像的顯示尺寸及賞圖距離等有關,
高畫素理論上在放大圖上本來就較有利,

例如日本富士的照片沖印價格表:
http://fujifilmmall.jp/shop/info/printsize.aspx
列有與沖印尺寸對應的圖檔尺寸(圖檔尺寸的算出方法--小照片以300dpi,大照片200dpi算出)

所以不同畫素數的圖像比較立體感要以什麼標準(1:1? 縮放圖?)才客觀呢
(這也是為什麼小弟會貼那3張縮圖的理由)


老大您不用特別傷腦筋
這類問題對小弟而言都是這樣看的....如果一眼看上去很難分出差異. 那就可以當做沒有差異....
文包
發表時間: 2008-05-26 02:56
版主
註冊日: 2005-01-05
來自: 綠葉數位影像
發表數: 1273
[43601] Re: 淺談攝影立體感
引文:

lown 寫道:
引文:

文包 寫道:
APS上. 用了短邊15.8mm的長度填滿2000條線
135FF上. 用了短邊24mm的長度填滿2000條線
120機背上. 用了短邊36.7mm填滿2000條線.



重點是這三種面積的短邊上的畫素都一樣
意即,會誤判的還是會誤判,
用比較大的面積計錄一個點和用比較小的面積記錄一個點
結果還是一個點(不談因為太密集而產生的電子干擾和光干涉)
會誤判的還是會誤判


如果像素全部一樣的話. 這個結果我不曉得

就目前的狀況來看
大面積+高像素. 顯然在細節表現這點是有利的.
可能必須兩者同時成立才有效.
lown
發表時間: 2008-05-26 03:08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7-06-28
來自:
發表數: 441
[43602] Re: 淺談攝影立體感
引文:

文包 寫道:
引文:

lown 寫道:
引文:

文包 寫道:
APS上. 用了短邊15.8mm的長度填滿2000條線
135FF上. 用了短邊24mm的長度填滿2000條線
120機背上. 用了短邊36.7mm填滿2000條線.



重點是這三種面積的短邊上的畫素都一樣
意即,會誤判的還是會誤判,
用比較大的面積計錄一個點和用比較小的面積記錄一個點
結果還是一個點(不談因為太密集而產生的電子干擾和光干涉)
會誤判的還是會誤判


如果像素全部一樣的話. 這個結果我不曉得

就目前的狀況來看
大面積+高像素. 顯然在細節表現這點是有利的.
可能必須兩者同時成立才有效.


就我所學這是二回事
莫爾紋單純是因為取樣頻率
當取樣頻率夠高,高到暴,當成類比訊號來用都可以
一千萬相素的小dc在細節上壓過canon D30,甚至避開會在d30上發生的莫爾紋
一點都不會令人意外

大面積主要是「雜訊和訊號比」較低,同時「感度」也變高,
也許可以解釋成大面積原件可以記錄到小尺吋感光原件記錄不到的資訊
因此細節提升
文包
發表時間: 2008-05-26 03:44
版主
註冊日: 2005-01-05
來自: 綠葉數位影像
發表數: 1273
[43603] Re: 淺談攝影立體感
引文:

lown 寫道:

就我所學這是二回事
莫爾紋單純是因為取樣頻率
當取樣頻率夠高,高到暴,當成類比訊號來用都可以
一千萬相素的小dc在細節上壓過canon D30,甚至避開會在d30上發生的莫爾紋
一點都不會令人意外

大面積主要是「雜訊和訊號比」較低,同時「感度」也變高,
也許可以解釋成大面積原件可以記錄到小尺吋感光原件記錄不到的資訊
因此細節提升


了解
原來這樣的例子已經出現了....Canon D30 vs. 現在的DC

但我想要避開摩爾紋
除了取樣要夠密以外(像素上)
鏡頭提供的原始影像清晰度是否也得追上才行?
DC的鏡頭解析力是非常高的
135 SLR使用的鏡頭....
lown
發表時間: 2008-05-27 03:40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7-06-28
來自:
發表數: 441
[43636] Re: 淺談攝影立體感
小弟有些想法,可許可以討論一下
有人說4x6的照片只要200萬畫素就足夠(馬賽克)
個人覺得這有待商議
我的經驗,觀察500萬畫素與200萬畫洗成4x6的結果,
500萬畫素明顯較清晰
但若800萬與500萬相比,一樣洗成4x6,
則無明顯差別

因此小弟假設500萬畫素是洗成4x6的最低下限
那麼當一張500萬畫素的相片洗成3x5 4x6及6x8時

3x5這張顯然細節會比其他二張少,因為瓶頸在相紙上
4x6這張則是畫素及相紙各達到極限
6x8這張,細節量理論上與4x6這樣一模一樣,因為瓶頸在畫素上
就細節量而言: 6x8=4x6>3x5
但~
大家覺得這三張的立體感會有差別嗎?
更清楚的問,當大家都同意細節是關鍵時,
那麼3x5這一張的立體感應該會較低(可是這不符我們的經驗法則)
而4x6及6x8這二張,則擁有相同的立體感?
ddcat
發表時間: 2008-05-27 08:19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5-02-16
來自: HsinChu, Taiwan
發表數: 750
[43654] Re: 淺談攝影立體感
引文:

更清楚的問,當大家都同意細節是關鍵時,
那麼3x5這一張的立體感應該會較低(可是這不符我們的經驗法則)
而4x6及6x8這二張,則擁有相同的立體感?


因為相片的輸出機台都是300dpi左右,
五百萬或八百萬畫素的照片都要經過縮圖演算的程序才能輸出,
這裡頭已經牽涉到資訊的捨棄, 是否經過再銳化或其他處理,
我覺得這個變因挺難控制,
其次是不同畫素的相機本身就屬於不同世代或不同廠牌,
理當有不同的表現, 也是變因之一,
再來一般人也不可能拿同一構圖但不同畫素的照片去做輸出比較,
屆時因為其他光影對比造成的立體感影響,
說不定還勝過細節所帶來的...

若要探討細節對於立體感的影響,
恐怕經驗法則上會有一些問題吧....
(也就是您所謂五百萬畫素為相紙輸出下限的這個前提)
得重新設計一個嚴謹的實驗才行呢....
Searchman
發表時間: 2008-05-27 10:22
Quite a regular
註冊日: 2008-02-19
來自:
發表數: 71
[43658] Re: 淺談攝影立體感
引文:

lown 寫道:

小弟有些想法,可許可以討論一下
有人說4x6的照片只要200萬畫素就足夠(馬賽克)
個人覺得這有待商議

個人曾經也那樣以為,只是當年不知道 CCD/CMOS 是馬賽克的。﹝然而我一直很痛恨馬賽克!
原理如 ddcat 所說 4" x 300dpi x 6" x 300 dpi = 2.16 M
目前我粗估馬賽克的出圖解像力約在硬體規格的半數畫素就幾近高峰,
再上去解像力增加的百分比只有個位數而已。
﹝有網友用ISO12233 圖表測試過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64&t=491869
 雖然最高畫素還是有最多的細節,值不值就看個人選擇。﹞
現在我認為 Mosaic 洗出 4x6 照片用 400 萬畫素以上的相機就已足夠。﹝當然出大圖的是多多益善﹞
不過我現在拍照片都直接設定使用硬體規格的一半畫素由相機直接出圖就是了。

咦?好像離題了...

引文:

lown 寫道:

我的g驗,觀察500萬畫素與200萬畫洗成4x6的結果,
500萬畫素明顯較清晰
但若800萬與500萬相比,一樣洗成4x6,
則無明顯差別

因此小弟假設500萬畫素是洗成4x6的最低下限
那麼當一張500萬畫素的相片洗成3x5 4x6及6x8時

3x5這張顯然細節會比其他二張少,因為瓶頸在相紙上
4x6這張則是畫素及相紙各達到極限
6x8這張,細節量理論上與4x6這樣一模一樣,因為瓶頸在畫素上
就細節量而言: 6x8=4x6>3x5
但~
大家覺得這三張的立體感會有差別嗎?
更清楚的問,當大家都同意細節是關鍵時,
那麼3x5這一張的立體感應該會較低(可是這不符我們的經驗法則)
而4x6及6x8這二張,則擁有相同的立體感?

我覺得相紙的 300dpi 是一大瓶頸,一般顯示器就更不用說了,
或許可以想想正片,﹝雖然這樣還是有其它變數,因為正片觀賞的光影效果太好了﹞
假設 135 正片解像力等同 FoveonX3 的 200 萬畫素,﹝實際上應該超過﹞
200 萬畫素在 4x6" 都 300 dpi 了,反推回去 24x36mm 大約 1270 dpi,
就算用 Leica 5X loupe 來看也有 568dpi ﹝1270dpi / sqrt(5)﹞,
568 dpi 應該超過人眼的辨識能力,然而就因為它夠細膩,
對人眼而言它的細節就像是在看真實物體時的類比資訊。

要做實驗的話,也許真的要找出超高 dpi 的設備才行,不管是顯示器或是產出印刷品。
yyhsu
發表時間: 2008-05-27 13:09
Just can't stay away
註冊日: 2006-02-21
來自: Taiwan , now in Tsukuba
發表數: 183
[43665] Re: 淺談攝影立體感
那何不設計幾個實驗

其一
用五百萬或是其他固定畫素的圖檔
輸出到不同大小的相紙

其二
用同一個場景,
分別用最小解析極限的圖檔(2M pixel --> 3"x5"; 5M pixel --> 4"x6" ...)

然後將所有相片放到相對應的建議觀賞距離(比較大張的比較遠)
然後試著分辨圖大小的圖在(一)和(二)兩者的立體感差別,
以及在(一)系列中立體感的差別,
比較(二)系列的照片之間的差別

文包
發表時間: 2008-05-27 14:05
版主
註冊日: 2005-01-05
來自: 綠葉數位影像
發表數: 1273
[43666] Re: 淺談攝影立體感
輸出要看是否為連續調輸出
如果是. 就不需要高dpi(例如熱昇華. 雷射沖印機台)
如果不是. 像噴墨印表機. 才需要高dpi來做遞色處理(模擬連續調)

日本有廠商開發的超高精細印刷技術. 大多是為了特殊目的. (例如1500線印刷是為了重現佛像的金色)
lown
發表時間: 2008-05-27 15:13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7-06-28
來自:
發表數: 441
[43667] Re: 淺談攝影立體感
這邊談的當然是構圖一樣的條件下啊
請大家不要再談光、影,構圖等因子了
不然會談不完的
不然就是另外開一篇主題談怎麼構圖可以增加立體感

馬賽克應該很禁得起縮圖
其實其縮圖的過程 可以當成是一種用更多畫素當成一個畫素在使用

提到正片真的很讚!
第一次看到正片時真的超感動
影像就像活過來似的
搞不好我們眼睛能辨視的能力是原高於科學家宣稱的300dpi
所以在看高密度細節的正片時
這些資訊其實還是傳進大腦沒有被捨棄,

所以大家現在覺得縮圖及4x6比不出高低是因為不只螢幕解析度不夠
連相紙的解析度也不夠嘍?!
如果有一天科技實現了2000dpi的連續階調的相紙技術
那看照片的時後會像看正片一樣的感動嗎?

文包兄:
金色、銀色、和螢光色與解析度無關啦
解析度再高的印表機都印不出來這幾種顏色
市售一般印表機之所以以能印出這些色
純只是因為大腦被騙,也算是視覺線索之一

還是想要問 當所有因子都固定時,
用5百萬畫素下去洗3x5及洗4x6的照片時
立體感會有差別嗎?
個人覺得沒有耶...可是用數學來算3x5的照片細節一定比4x6少
少了將近90萬個點的資訊量
還是最些點都是廢點呢?或這樣的資訊量差距太小
不足以考愚慮?
Searchman
發表時間: 2008-05-27 17:39
Quite a regular
註冊日: 2008-02-19
來自:
發表數: 71
[43676] Re: 淺談攝影立體感
引文:

lown 寫道:
還是想要問 當所有因子都固定時,
用5百萬畫素下去洗3x5及洗4x6的照片時
立體感會有差別嗎?
個人覺得沒有耶...可是用數學來算3x5的照片細節一定比4x6少
少了將近90萬個點的資訊量
還是最些點都是廢點呢?或這樣的資訊量差距太小
不足以考愚慮?

應該這麼說,
同樣一顆鏡頭,同樣的拍攝條件,
不同畫素的 Mosaic CCD/CMOS 來看:
a. 400 萬畫素用 300dpi 洗成 4x6"
b.1600 萬畫素用 600dpi 洗成 4x6" (前提是這顆鏡頭解像力要夠)
這兩張照片一比較知道啦!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大部分的人都沒有這麼高級的輸出設備,
就好像 RAW 是 12bit, 14bit 或更高,只要轉成 JPG 在一般電腦上看都變成 8bit,
感覺好像有點浪費。
lown
發表時間: 2008-05-27 17:56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7-06-28
來自:
發表數: 441
[43677] Re: 淺談攝影立體感
引文:

Searchman 寫道:

a. 400 萬畫素用 300dpi 洗成 4x6"
b.1600 萬畫素用 600dpi 洗成 4x6" (前提是這顆鏡頭解像力要夠)
這兩張照片一比較知道啦!



不喔 我主張看不出來 400萬對300dpi己足夠
除非相紙的解析度高到可以把1600畫素顯現出來

而且同一台相機,在畫素高於相紙的能力時
洗成3x5和4x6 在立體感會有差別?
感覺不會耶,但細節上3x5是必然比4x6少的
和之前的討論似乎有矛盾之處
Searchman
發表時間: 2008-05-27 18:17
Quite a regular
註冊日: 2008-02-19
來自:
發表數: 71
[43678] Re: 淺談攝影立體感
引文:

lown 寫道:
引文:

Searchman 寫道:

a. 400 萬畫素用 300dpi 洗成 4x6"
b.1600 萬畫素用 600dpi 洗成 4x6" (前提是這顆鏡頭解像力要夠)
這兩張照片一比較知道啦!


不喔 我主張看不出來 400萬對300dpi己足夠
除非相紙的解析度高到可以把1600畫素顯現出來

請看清楚一點,我有講 600dpi 喔!

引文:

lown 寫道:
而且同一台相機,在畫素高於相紙的能力時
洗成3x5和4x6 在立體感會有差別?
感覺不會耶,但細節上3x5是必然比4x6少的
和之前的討論似乎有矛盾之處

若兩者都是一般的 300dpi,
3x5 若是 4x6 的裁切就沒啥好比 (廢話),
但若是等比縮小而損失細節的話,這樣的比較就遷涉到觀賞大小的距離變數了。

因此個人認為,洗出來的照片要一樣大,
而高畫素的影像就要用較高 dpi 來容納,
這樣才是單純對於影像細節的實際比較。
lown
發表時間: 2008-05-27 18:32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7-06-28
來自:
發表數: 441
[43679] Re: 淺談攝影立體感
引文:


因此個人認為,洗出來的照片要一樣大,
而高畫素的影像就要用較高 dpi 來容納,
這樣才是單純對於影像細節的實際比較。


我想知道「縮圖」對立體感的影響啊
如果有,那是因為細節遺失嗎?

今天如果有一種相紙可以在3x5上完整顯現500萬畫素
另一種相紙也可以在4x6上完整顯現500萬畫素
那麼「尺吋」會影響立體感嗎?細節真的是二樣取景一樣照片的關鍵嗎?
但顯然現在沒有這樣的相紙

所以退其次 通通用一樣的相紙,但用不同尺吋
看資訊量較少的3x5是否立體感有減少
ddcat
發表時間: 2008-05-27 22:09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5-02-16
來自: HsinChu, Taiwan
發表數: 750
[43683] Re: 淺談攝影立體感
引文:

我想知道「縮圖」對立體感的影響啊
如果有,那是因為細節遺失嗎?


也許只是4x6到3x5的過程中,
損失的細節不足以影響立體感!?

我的意思是,
人腦會去判斷物體的輪廓線條,
這也是銳化處理之所以有效的關係,
銳化並沒有創造出什麼細節,
只是加強那些本來就有的東西讓人眼看到....

在您相紙的例子中,
4x6縮到3x5,
丟掉的細節也許本來就是眼睛不會注意到的東西,
反倒因為縮小的程度不很大,
主導銳利感的細部輪廓線條若還維持著,
那麼眼睛看這兩張照片的感覺應該差不多....
除非影像裡頭存在很多複雜的輪廓線,
會因為輸出得比較小張而看不清楚,
那結果也許不同....
(此時觀者可能不自覺湊近去看,
這跟電腦上放大看圖是一樣的,
則小圖總是吃虧)
文包
發表時間: 2008-05-27 22:46
版主
註冊日: 2005-01-05
來自: 綠葉數位影像
發表數: 1273
[43685] Re: 淺談攝影立體感
我出過 300dpi@A4
400dpi@A4
結論是看不出差異

印表機是3850. 遞色解析度是2880dpi
Searchman
發表時間: 2008-05-28 11:46
Quite a regular
註冊日: 2008-02-19
來自:
發表數: 71
[43704] Re: 淺談攝影立體感
看來細節對立體感(或真實感)的影響的部分似乎沒有這麼單純,
畢竟單看解像力也只有一個參考指標,也許仍嫌不足。

如 MTF 都需要 30 lp/mm 和 10 lp/mm 以及各別的實線虛線共四條線來分析鏡頭,
而這四條線各別的高低及相對的遠近,都只能影響成像〝某些部分〞的特色。

但至少我們能確認的是,Mosaic 由於插補點的運算,
就是比 Foveon X3 多出一道造成影像的失真的處理程序,
這部分是否能靠 Mosaic 高畫素來彌補,或者到底要高出多少的畫素才能彌補,
似乎不容易找到答案。
lown
發表時間: 2008-05-28 15:43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7-06-28
來自:
發表數: 441
[43708] Re: 淺談攝影立體感
引文:


這部分是否能靠 Mosaic 高畫素來彌補,或者到底要高出多少的畫素才能彌補,
似乎不容易找到答案。



不會啊,就數學的角度來看,這就是一種積分
當分母驅進於零,就可以視為真
(不談光繞涉,電子干涉的話啦 )
螢幕的原理不就是這樣的例子
用rgb三個很接近的點混出一個顏色
當三個點夠接近,那就可以視成一個點
噴墨印表機也有類似的原理

至於另外一個問題,到底要高出多少
高三倍左右吧
主要是因為馬塞克用了很多羅輯運算
讓一些原本不應該猜中的線條變得猜的出來
所以這得視拍攝的景物而定
但高出三倍以上的馬塞克,再縮回1/3的大小
機乎可以和x3一樣銳利,(我覺得有時後更利)
但立體感還是有差
真麻煩,就是有一種除了細節外說不出的fu
ITO
發表時間: 2008-06-05 16:10
網站管理員
註冊日: 2004-09-15
來自: 日本
發表數: 30762
[44048] Re: 淺談攝影立體感
日本攝影雜誌日本Camera(日本カメラ) 2008/6 附錄的
DP1特集的SIGMA研發者訪談中有談到關於Foveon 畫質:

SIGMA研發者提到
「Foveon與馬賽克畫質最不同的地方是在清晰感(sharp),
Foveon是感光元件感應到的清晰感原封不動的表現出來(無LPF?),
所以是最自然的。」
「表現出空氣感? 或該說是無法用數據表現的感動畫質。」

----------------------------------------------------

SIGMA用空氣感而不是立體感來解釋Foveon的優點

而所謂的「無法用數據表現的感動畫質」,
也就是說SIGMA自己雖然認為Foveon的畫像有自然的清晰感,
但也拿不出測試數據來證明
« 1 2 3 4 (5) 6 »
| 新的在前 前一個主題 | 下一個主題 | 頁首

無發表權
 

回首頁 | 新聞區 | 討論區 | 電子相簿 | 投票 | 網站連結 | 夥伴網站 | 文章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