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區塊
帳號:

密碼:

自動登入 (請勿在公用電腦上登入時選擇「自動登入」選項,以防個人資料外洩。)

遺失密碼嗎?

何不馬上註冊!
# 主選單區塊
# 誰在線上區塊
 會員: 0
 訪客: 143

# 搜尋區塊
center   討論區主頁 » 攝影天地談 » 看雜誌的感想 4/3系統的優勢?無發表權

| 新的在前 前一個主題 | 下一個主題 | 頁尾
發表者 討論內容
lown
發表時間: 2008-01-25 02:27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7-06-28
來自:
發表數: 441
[38340] Re: 看雜誌的感想 4/3系統的優勢?
引文:


我有兩個問題,
1. 成本較便宜,理應反應在價格上,若無反應於價格,則應反應於規格 <----why ?


關於這點,如果硬要說色澤,奶油等較感官的形容
小弟真的沒有辦法否認,畢竟美不美,和值不值得是看人的
但對我而以,o牌的kit鏡沒有比他家優對吧?


引文:

2.小片幅終究在感光度上輸一級 <---這句話能定義或是解釋更清楚嗎?
感光度是指ISO? 還是?


關於這點,在這個時間點,我覺的o目前的在同感光度下,雜訊並不輸他家(e3)
但如果長遠來看,只要是同感光度下,o片機雜訊是比他家高的,
特別是這一波新機發表後,三松那塊cmos好像又領先回來了
canon那塊應該也會有更好的表現,sony就更不用多說了
小size要塞入和別人一樣的畫素,在iso的競爭,o居下風

真的要長遠解決這個問題就是同價位可以買到比別家大一級的光圈鏡頭吧!
同時也讓4/3在景深的議題上更有彈性

成本嗎?o的kit鏡成本應該比別家便宜吧
但事實上o沒有賣比人家便宜,這是我說o很敢的原因

老實說,我不希望o走廉價路線,所以我不想o出什麼F3.5的便宜鏡...
與其賣便宜點,我更希望o記出的是價位適中,但光圈大他家一級的kit
Number5
發表時間: 2008-01-25 09:37
版主
註冊日: 2004-12-04
來自:
發表數: 1914
[38354] Re: 看雜誌的感想 4/3系統的優勢?
引文:

lown 寫道:
真的要長遠解決這個問題就是同價位可以買到比別家大一級的光圈鏡頭吧!
同時也讓4/3在景深的議題上更有彈性

成本嗎?o的kit鏡成本應該比別家便宜吧
但事實上o沒有賣比人家便宜,這是我說o很敢的原因

老實說,我不希望o走廉價路線,所以我不想o出什麼F3.5的便宜鏡...
與其賣便宜點,我更希望o記出的是價位適中,但光圈大他家一級的kit



關於第一點,我想每個人都很期待,不管是不是O家用戶,誰不想要手上鏡頭光圈大一級?

第二點的話,我倒不這麼認為。工業產品講求大量生產,而講求的是透過成本降低(包含模具攤提、物料大量採購),品質穩定地去賺取利潤。但是光學攝影工業的製造過程中應該蠻多部份是倚靠高品質的人力資源去進行組裝製造才能維持品質,因此這也是為什麼Canon要把鏡頭製造集中在日本本土,或許Canon能在這些限制中,找到一個有利的基礎點。更別提Canon, Nikon這兩家已經獨霸DSLR,在物料的採購議價上必定有極大的優勢。誠如我所言,在原廠沒拿出BOM cost攤在眼前,永遠無法確知廠商成本。因此或許O家的鏡頭實際成本比您想像中高??

至於您提到的O家很敢的問題,或許換個角度說,O家的真實成本是未知,但是若是成本很低,但是實際賣價很高,或是有幾種可能,
一種是您提到的,很敢賺。
另一種是成本挖東牆補西牆,有些成本不是鏡頭規格書看得到的....某個關鍵零件良率過低,因此成本降不下來? 甚至是公司策略的應用(用低階彌補高階?)。

如同之前的討論,Olympus的Lens Roadmap,看起來是變焦高階鏡先出,在慢慢補齊定焦鏡等。當然啦,我也非常期待有大光圈的鏡頭可以用....不過窮人志氣短,反正我就慢慢等啦....
su0114
發表時間: 2008-01-25 10:01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6-12-04
來自:
發表數: 319
[38355] Re: 看雜誌的感想 4/3系統的優勢?
生產成本或許如你所說有可能很便宜,但是就研發成本,老實說,在產能不夠的情況,鏡頭的研發成本不一定能夠就他所賣的數量攤平,就好比ZD300mm這隻,在生產跟販賣的數量都不夠的情況之下,研發成本的攤提可能要靠其他熱銷的鏡頭!!

我不會說O家很敢,我也是消費者,我也希望便宜大碗,但是就目前來看,他也沒有特別的貴,只是就目前來看,O沒有sony那種行銷(我相信阿法兩百的行銷手段是成功的),基本上要給消費者便宜大碗的感覺,還有一段距離(以目前的行銷部門團隊,我相信不太可能)!!

所以只能期待他有更新一步的創新,或是被sony這種行銷強的團隊壓迫到不的不跟進(O家的反應是很慢的),我預期如果sony的動作不斷,第三的地位基本上是輪不到O的。

另外,我之前有提到O有長焦的優勢,可能大家都沒提到,基本上長焦對其他家來說,都有可能是相對便宜的.......(或是輕,小等等)

最後我語重心長的說,如果O的菜還是繼續這樣(很容易被追上的特色),基本上小眾永遠都是小眾(liveview已經被追上,liveview的AF除了E330之外也沒比別人強,OVF對焦點比別人少,低階對焦也比較差,顏色雖然是我喜愛的,長焦的優勢我也覺得不錯,還是會期待端出好菜阿)
ddcat
發表時間: 2008-01-25 10:08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5-02-16
來自: HsinChu, Taiwan
發表數: 750
[38357] Re: 看雜誌的感想 4/3系統的優勢?

O家最可貴的就是它的ZD鏡頭群,
在一開始忍痛訂下新規格的情況下,
後續的發展是很令人期待的。

例如各支鏡頭的全開光圈就是工作光圈,
例如standard鏡的MTF與high grade鏡頭差距很小,
鏡頭間僅以光圈大小和防塵防滴來分級,
我覺得都很有誠意。

消費者永遠期待便宜大碗的器材,
O家也許在這方面有點機會吧,
但何時要打這張牌,就要看市場情況...
根據摩爾定律,
機身的創新功能其實快則半年,
慢則一兩年就會被追上甚至超越,
但是光學的東西一旦被某些物理規格限制住了,
要再有突破就沒那麼容易了。

lown
發表時間: 2008-01-25 17:12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7-06-28
來自:
發表數: 441
[38388] Re: 看雜誌的感想 4/3系統的優勢?
引文:

ddcat 寫道:

O家最可貴的就是它的ZD鏡頭群,
在一開始忍痛訂下新規格的情況下,
後續的發展是很令人期待的。

例如各支鏡頭的全開光圈就是工作光圈,
例如standard鏡的MTF與high grade鏡頭差距很小,
鏡頭間僅以光圈大小和防塵防滴來分級,
我覺得都很有誠意。

消費者永遠期待便宜大碗的器材,
O家也許在這方面有點機會吧,
但何時要打這張牌,就要看市場情況...
根據摩爾定律,
機身的創新功能其實快則半年,
慢則一兩年就會被追上甚至超越,
但是光學的東西一旦被某些物理規格限制住了,
要再有突破就沒那麼容易了。



我想大家都多多少少用疼惜的角度在看o
製造成本比別人高,那是o自己要克服的
而其實這裡我專指的是kit鏡
如果o真的出什麼好鏡,而品質明顯如c家L與非L的差距
那要賣多貴我都沒意見

但KIT鏡,是一個指標,能代表這個系統特色的指標
(體積小是一個特色,如果不做小,就應該作大光圈)
前面網友說的很好,物理限制很難
這何不是O最有利的地方呢?
一直拼機身,只是一直被超越而以
O最有利的還是鏡頭
其中一項前面網友己經提過了 就是長焦
這點我覺的O是好的,也作的不錯
我完全覺的O在這點很優勢 事實上O的長焦鏡光圈也都算大的
為什麼廣角變焦鏡就是做不到?
完全是把消費者當APS的使用者在看待

小弟現在有一台SONY R1
R1上那顆鏡 24-120MM F2.8
變型,解像度都不是KIT鏡的等級
可是連機身也才賣二萬五...
也許吧,O的研發成辭很高
不過O好像去年賺很多
ddcat
發表時間: 2008-01-26 10:02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5-02-16
來自: HsinChu, Taiwan
發表數: 750
[38436] Re: 看雜誌的感想 4/3系統的優勢?
引文:

如果o真的出什麼好鏡,而品質明顯如c家L與非L的差距
那要賣多貴我都沒意見
但KIT鏡,是一個指標,能代表這個系統特色的指標
(體積小是一個特色,如果不做小,就應該作大光圈)


有時候我真的不太能瞭解您的邏輯,
O家的銀環鏡其品質的確沒話講,
應該也類似C家L與非L的情況,
(雖然我覺得C家有些非L鏡是故意cost down的)
但賣那麼貴,有意見的人還是很多,
真的能夠沒意見嗎?呵呵

而kit鏡目前就是朝體積小去走,
體積小就不可能大光圈...
大光圈體積頂多維持中等,
您之前很推崇L1的kit,
在L1 kit的體積、重量與單價的限制下,
買O的單機身加上14-54不是更小台?
O並不是沒有這樣的選擇與組合....

R1的鏡頭很優秀我知道,
但那樣的體積與重量,
可能也不是一些入門DSLR的人願意負擔的,
何況R1沒有反光鏡,
許多單反該有的物理限制可能都可以不必理會,
自然更有利於鏡頭的設計。
lown
發表時間: 2008-01-26 16:32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7-06-28
來自:
發表數: 441
[38446] Re: 看雜誌的感想 4/3系統的優勢?
嗯 也許我的羅輯真的很怪吧
我再試著說清楚嘍

我的想法裡是
如果一隻鏡真的是好鏡
那就算真的賣很貴,都會有人覺得值得
也會有市場...
這己經是一種沒有辦法用測試數據衡量的例子


但對於kit鏡或一般的入門鏡
定價應該要策略一點或展其優勢
我很確定「小體積和大光圈是不同時存在的」
但為何只做小體積這一個選項
而沒有大光圈這另一個選則呢?
我昨天到賣場看了一下 還特地看了e410
和別的牌子排在一起 是有比較小
但對攜帶而言 仍然需要一個專用袋
心想,如果e410配的是14-54 f2.8
也算體積增加一點 我會更喜歡


r1這隻鏡頭不管在變型和邊緣畫質都非常好
但這隻鏡是為aps設計的
如果這隻鏡是為4/3設計的
我想體積「也許」只會和他家的kit鏡一樣大
而成本也會底上許多吧...

小弟的想法主軸只有一個
ccd小別人一級
鏡頭在同樣體積和價格的前提上
光圈要大別人一級
lazi
發表時間: 2008-01-26 17:52
Just can't stay away
註冊日: 2004-12-19
來自:
發表數: 291
[38453] Re: 看雜誌的感想 4/3系統的優勢?
lown 兄說的只是 olympus 一開始制定4/3給大家的承諾

有空只要去翻翻4/3白皮書
就知道
同等級 體積小 便宜 光圈大一級 都是"應該的" "理所當然的" 而因為有這種優勢
所以有人才願意花大錢買一個新的系統

當olympus 在某些地方無法達成的時候, 應該是值得鞭策的
不用想的好像自己是設計者

現在看來在超級大砲等級 4/3 的願景是成立的, 不過中望遠到廣角顯然有的努力
大家回頭看看第一代的zd鏡頭 都是遵循這個理念設計的
後來的kit len 顯然就是有點放鬆(理論上應該光圈也要比其35mm kitlen光圈大一級) size就更不用說了

現在要給 olympus 一個藉口的話

我會選擇 zd 鏡頭是針對數位設計的這點
也就是我們不應該用zd鏡頭跟傳統的35mm lens 做比較
因為傳統鏡頭的要求可能不比數位鏡頭, 所以體積可小一點光圈可大一點
只要關注一下各廠新推出的鏡頭(其實都慢慢偷數位化)
如果新鏡頭都變大隻了 或者光圈變小了
那 4/3 的願景就又復活了

雖然沒很刻意觀察 不過似乎新一代的他廠鏡頭 是有長大一點
話說回來 4/3的35-100真是整個願景中最礙眼的產品
不是說她不好
就是太大隻了

另外順便提醒大家
4/3制定的時候極限是20mp, 我猜再過兩年她場的入門機種都會超過這個數字
也就是你選擇4/3的話 你花了幾十萬買的頂級設備
放大效果就是不如幾萬元的她場入門機
這點倒是比較值得考慮
攝影的本質本來就不是無限的放大
可以接受的話 那小篇幅自然就有講不完的優勢了


ITO
發表時間: 2008-01-26 18:10
網站管理員
註冊日: 2004-09-15
來自: 日本
發表數: 30762
[38455] Re: 看雜誌的感想 4/3系統的優勢?
引文:

lazi 寫道:

另外順便提醒大家
4/3制定的時候極限是20mp, 我猜再過兩年她場的入門機種都會超過這個數字
也就是你選擇4/3的話 你花了幾十萬買的頂級設備
放大效果就是不如幾萬元的她場入門機
這點倒是比較值得考慮
攝影的本質本來就不是無限的放大
可以接受的話 那小篇幅自然就有講不完的優勢了


它廠假如超過20mp時,使用的鏡頭大概一樣要重新換新一次
lazi
發表時間: 2008-01-26 18:21
Just can't stay away
註冊日: 2004-12-19
來自:
發表數: 291
[38456] Re: 看雜誌的感想 4/3系統的優勢?
引文:

ITO 寫道:

它廠假如超過20mp時,使用的鏡頭大概一樣要重新換新一次


其實沒這麼強
老一點的鏡頭
大概在aps 10mp就出現很大的問題了(很像就是ff 20mp的密度??)
要不是只有某些光圈值堪用 就是全部是拍感覺的

當初20mp 大概是olympus自己預測符合他優勢下的35mm鏡頭正常極限
但是事實上新一代的35mm鏡頭是20mp還是80mp的實力 就不清楚了

20mp顯然不是上限, 1ds3已經達成了
不過在上去會有其他問題出現
例如放大率一直上升後 拍出一張利用到所有像素的清晰照片將會無比困難
原本廣角28mm安全快門1/28 可能因為需要100%檢視
超高畫素下等同小dc格放成長焦一樣 所以超高畫素對一般人來說 可能就是超高空間浪費

如果35mm的光學極限可以卡在30mp~40mp下 那20mp的4/3 生存就沒問題了~ 保住長焦的優勢~
ITO
發表時間: 2008-01-26 18:28
網站管理員
註冊日: 2004-09-15
來自: 日本
發表數: 30762
[38457] Re: 看雜誌的感想 4/3系統的優勢?
目前說到4/3系統,大家都只想到Olympus,

可能是松下太低調了。沒被注目。
例如這次L10除對焦或取景器等由於是依賴Olympus提供沒辦法,
但在Liveview上,卻是走在各廠前面。
特別是對焦系統的解決方案:
對比對焦速度較它廠對比對焦速度快,
可半按快門就對焦,臉識別等。且是可翻轉LCD。

加上轉接環轉接它廠鏡頭手動對焦時也能合焦指示。
除了無機身防手震及機身稍大外,
小弟認為其他方面均超越E-410,E-510,
算是一台理想的隨身機。

4/3系統在期待Olympus的同時、也可期待松下今後如何發展。
例如輕便型DC,松下起步比它廠晚很多(2001年底才重新進入數位相機市場),
但在不知不覺中他已在市場上佔了一席之地。

在日本一般對SONY與松下2家家電廠的印象是,
SONY經常是走在前端,推出創新的規格或技術。
但松下卻是老神在在常是看到人家有好的東西才跟進,
(日本有些人將松下(まつした)笑稱為“まねした”(學了,模仿了之意))。
松下雖然常起步較晚,但卻常是最後的勝利者,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以松下與SONY為首的VHS與β之爭。

松下這次進入DSLR市場,
目前看起來好像也還不是很積極,不像SONY已經是轟轟烈烈,
不過說不定像以往一樣,歷史又要重演了

松下加入4/3系統後,由於松下本身有研發及生產感光元件能力。
對4/3系統而言,算是有了安定的感光元件供應源。

所以Olympus與松下在合作的同時,
各自發展自己的機鏡系統,即使有出現些差距。
只要是使用共通的接環,對4/3使用者而言也不算是壞事。
ITO
發表時間: 2008-01-26 18:35
網站管理員
註冊日: 2004-09-15
來自: 日本
發表數: 30762
[38458] Re: 看雜誌的感想 4/3系統的優勢?
引文:

lazi 寫道:
引文:

ITO 寫道:

它廠假如超過20mp時,使用的鏡頭大概一樣要重新換新一次


其實沒這麼強
老一點的鏡頭
大概在aps 10mp就出現很大的問題了(很像就是ff 20mp的密度??)
要不是只有某些光圈值堪用 就是全部是拍感覺的

當初20mp 大概是olympus自己預測符合他優勢下的35mm鏡頭正常極限
但是事實上新一代的35mm鏡頭是20mp還是80mp的實力 就不清楚了

20mp顯然不是上限, 1ds3已經達成了
不過在上去會有其他問題出現
例如放大率一直上升後 拍出一張利用到所有像素的清晰照片將會無比困難
原本廣角28mm安全快門1/28 可能因為需要100%檢視
超高畫素下等同小dc格放成長焦一樣 所以超高畫素對一般人來說 可能就是超高空間浪費

如果35mm的光學極限可以卡在30mp~40mp下 那20mp的4/3 生存就沒問題了~ 保住長焦的優勢~


目前的相機鏡頭的光學性能,雖然重要,但已不是絕對了
請參考
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
[35828] 及之後的討論
http://photofan.jp/camera/html/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3861&forum=5&post_id=35830#forumpost35830

lown
發表時間: 2008-01-26 19:09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7-06-28
來自:
發表數: 441
[38461] Re: 看雜誌的感想 4/3系統的優勢?
引文:

不過說不定像以往一樣,歷史又要重演了


沒錯 我也很看好松下在電子方面的能耐
sony沒有一台小dc讓小弟滿意的
但panasonic的LX2卻是穩穩的,到現在都還不用改款


搞不好28號的大展松下會出4/3的F系列?!
屆時,這個討論區的:光圈大一級,體積小一級的話,小弟自動吞下去!!
ITO
發表時間: 2008-01-26 19:10
網站管理員
註冊日: 2004-09-15
來自: 日本
發表數: 30762
[38462] Re: 看雜誌的感想 4/3系統的優勢?
引文:

lazi 寫道:
引文:

ITO 寫道:

它廠假如超過20mp時,使用的鏡頭大概一樣要重新換新一次


其實沒這麼強
老一點的鏡頭
大概在aps 10mp就出現很大的問題了(很像就是ff 20mp的密度??)
要不是只有某些光圈值堪用 就是全部是拍感覺的

當初20mp 大概是olympus自己預測符合他優勢下的35mm鏡頭正常極限
但是事實上新一代的35mm鏡頭是20mp還是80mp的實力 就不清楚了

20mp顯然不是上限, 1ds3已經達成了
不過在上去會有其他問題出現
例如放大率一直上升後 拍出一張利用到所有像素的清晰照片將會無比困難
原本廣角28mm安全快門1/28 可能因為需要100%檢視
超高畫素下等同小dc格放成長焦一樣 所以超高畫素對一般人來說 可能就是超高空間浪費

如果35mm的光學極限可以卡在30mp~40mp下 那20mp的4/3 生存就沒問題了~ 保住長焦的優勢~


畫素數增加,並不表示是畫質提升(只是解析度提升)。
個人認為假如各廠單只持續畫素數競爭下去,
DSLR市場只會像輕便型DC一樣越來越沒趣。

就像小弟對最近的輕便型DC真的是一點興趣都沒有
(連有新產品發表都提不起力氣PO新聞了)。
反而只對前幾年的停產產品感興趣。
ddcat
發表時間: 2008-01-26 20:22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5-02-16
來自: HsinChu, Taiwan
發表數: 750
[38470] Re: 看雜誌的感想 4/3系統的優勢?
引文:

lown 兄說的只是 olympus 一開始制定4/3給大家的承諾
同等級 體積小 便宜 光圈大一級 都是"應該的" "理所當然的" 而因當olympus 在某些地方無法達成的時候, 應該是值得鞭策的
不用想的好像自己是設計者


只是從我個人對於光學的瞭解做出評論罷了,
並沒有要為O說些什麼。

同等級、體積小、便宜,這些都成立啊,
但是體積小跟光圈大一級就是互相衝突的,
我實在不記得白皮書有提到這些規格會「同時」成立?

另外成像圈小所以賺到鏡頭體積或光圈,
這個實在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成就,
只是4/3系統順勢把它拿來當成其優勢做宣傳罷了,
長焦鏡頭在這部分當然會很明顯,
而越往廣角端,
因為鏡頭設計要考慮反光鏡室,
所以即使實體焦長短,
也賺不到體積優勢,
這種事情也是一開始就知道的了,
各家都是如此,
不獨4/3系統....

另外賺到成像圈,
卻也帶來另一個所謂20MP的限制,
這個限制應該是以4/3系統的感測元件為標準,
所以換到135FF就是80MP,
1DsMKIII不過20MP,還差得遠!

4/3系統將來會提供什麼更創新的電子技術我不清楚,
但就光學而言,
只是調整一個天平的支點位置而已,
有得就有失,都是trade-off,
沒什麼了不起,
只是我個人覺得4/3做出這樣的trade-off我能夠接受,
甚至這樣的取捨對我而言反而有好處,
所以使用它。
既然當初沒什麼期待,
自然談不上什麼失望或鞭策的問題。

若要說鞭策,
當然是希望出更多新鏡,還有提供更有創意的電子功能。

ddcat
發表時間: 2008-01-26 20:29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5-02-16
來自: HsinChu, Taiwan
發表數: 750
[38472] Re: 看雜誌的感想 4/3系統的優勢?
引文:

心想,如果e410配的是14-54 f2.8
也算體積增加一點 我會更喜歡


如果是這樣的話,
我想問題可能不在於鏡頭設計,
而是銷售時應該有更有彈性的策略來滿足各種消費者的需求。
恐怕O當初過於強調E-410的輕巧,
而忘記另有一些人其實有其他需求吧。

我記得E-410推出時,
許多人(包括我在內)會希望E-410可以搭配14-150 OIS來賣,
焦段既方便,又順勢補足E-410沒有防手振的缺點!

也許O家在銷售技巧上好像一直都不很高明就是了。
ADI
發表時間: 2008-01-26 21:01
攝政王(特權份子)
註冊日: 2004-11-20
來自: 豬寮
發表數: 6942
[38475] Re: 看雜誌的感想 4/3系統的優勢?
在德國慕尼黑,先跟大家問好!

看大家戰成這樣,小弟也想發表一下看法-----

對小弟而言,其實大家爭執的地方就是4/3的片幅在全幅即將普及的今天,到底還有沒有未來??

但對小弟而言
1.4/3的系統相對於其他,畫質有沒有不足之處??
2.相較於其他, 4/3系統有沒有比較貴??

就這兩點而言,我完全看不出4/3有不足的地方或是缺點。

就未來而言,全片幅也許會普及,全片幅也許會有更高畫素,但全片幅也就是這樣而已,他能領先4/3的,也是目前已經領先的部分,不會再有變化(畫素再往上推,大概鏡頭又要更新一次)。
大家應該還記得當初推全幅的意義,是要相容於舊鏡頭,但這幾年來,舊鏡頭不但相容性越來越低,所有的鏡頭還整個汰換了一輪(在不知不覺中)。

O記大膽的提出新系統,相較於N/C之外的廠商,他已經是贏家。當初他的計畫裡應該只有維繫O的生存而非擊敗N/C來稱霸。
也許未來高畫質或是高畫素沒有O的機會,但要是走輕薄短小DSLR的路線,4/3肯定有機會贏過其他廠(別說全幅機可以做得跟E410一樣小,這是物理限制),要是發展4/3的DC,O記也是第一個有機會的廠商。
lown
發表時間: 2008-01-26 21:29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7-06-28
來自:
發表數: 441
[38476] Re: 看雜誌的感想 4/3系統的優勢?
引文:

要是發展4/3的DC,O記也是第一個有機會的廠商。


如果o記真的出4/3 dc

那麼s還是c記會不會出台 5/3的dc 啊_啊?

趕快把大光圈kit鏡作出來吧
這樣他家永遠趕不上!
Cudacke
發表時間: 2008-01-26 21:38
Just can't stay away
註冊日: 2006-05-11
來自:
發表數: 211
[38478] Re: 看雜誌的感想 4/3系統的優勢?
自砍

訪客
發表時間: 2008-01-26 21:51
[38480] Re: 看雜誌的感想 4/3系統的優勢?
引文:

ADI 寫道:

但要是走輕薄短小DSLR的路線,4/3肯定有機會贏過其他廠(別說全幅機可以做得跟E410一樣小,這是物理限制),要是發展4/3的DC,O記也是第一個有機會的廠商。


恕刪

以小弟手上的老底片相比
以Ricoh KR5為例
130 x 85 x 50
447g

E-410並沒有小到那去
129.5 x 91x 53
375g

且4/3片幅只有底片的一半
豈不是要做到
65 x 45 x 25
230g?

--
 Let's PARTY☆NIGHT! ^^
 http://blog.pixnet.net/volgarv
« 1 2 3 4 (5) 6 7 »
| 新的在前 前一個主題 | 下一個主題 | 頁首

無發表權
 

回首頁 | 新聞區 | 討論區 | 電子相簿 | 投票 | 網站連結 | 夥伴網站 | 文章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