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區塊
帳號:

密碼:

自動登入 (請勿在公用電腦上登入時選擇「自動登入」選項,以防個人資料外洩。)

遺失密碼嗎?

何不馬上註冊!
# 主選單區塊
# 誰在線上區塊
 會員: 0
 訪客: 149

# 搜尋區塊
center   討論區主頁 » Four Thirds System and Olympus SLR » 彼岸「【E3試機會】福州會場問答記錄及試用感受」無發表權

樹狀顯示 | 新的在前 前一個主題 | 下一個主題 | 頁尾
發表者 討論內容
Number5
發表時間: 2007-11-26 19:39
版主
註冊日: 2004-12-04
來自:
發表數: 1914
[35587] Re: 彼岸「【E3試機會】福州會場問答記錄及試用感受」
引文:

ITO 寫道:
最近Olympus 工廠又要自中國搬到越南了....


廣東南邊其實就是越南......
ADI
發表時間: 2007-11-26 20:01
攝政王(特權份子)
註冊日: 2004-11-20
來自: 豬寮
發表數: 6942
[35589] Re: 彼岸「【E3試機會】福州會場問答記錄及試用感受」
引文:

mcwang 寫道:
引文:

14、O的發展方向
以後O的方向是低端單反,DC的利潤空間越來越薄,O在日本本部有四個研發小組,其中三個都是在研發單反,明年還有驚喜。

呵呵,這結尾還真專業,希望這個"驚喜"不要是虛驚一場


驚喜有很多種
1.鳥鳥的機身賣貴貴的價格--是驚喜
2.高級的機身,配個鳥鳥的LCD螢幕---也是驚喜
3.喊了兩年才出來個機身,也是驚喜
Ric
發表時間: 2007-11-27 00:44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6-01-30
來自:
發表數: 632
[35612] Re: 彼岸「【E3試機會】福州會場問答記錄及試用感受」
1. O 記的回應賞了 Panasonic+Leica 開發策略的一巴掌
機身防抖和鏡頭防抖之間彼此都有優點是無法取代,也有缺點是無法補救
機身防抖不會是防抖的通解,不管是以底片或是數位
只不過是機身防抖的概念在數位相機上的感光元件是可實行的,而膠卷是無法實現的
這個答覆是誇大了點,不過以行銷手法來看,是合理的回應

2. 由於高感光度的需求
我覺得在數位時代消費者應該要傳遞給開發廠商一個正確的訊息
要低雜訊、也要高畫質(包含色彩、銳度 等等…)

由於膠卷可更換,而且發展的時程較久,使用者容易在感度和畫質表現上取得適當的平衡點

目前數位相機的感光元件及處理晶片上仍處在且戰且走
當各家廠商一眛的把高感度提升為戰場之後,我認為應該要回頭堅持畫質才是


12. 如果目前的相機廠商能夠開發 HDR/DRO 的技術
我認為重覆曝光的功能略去只是單純不做,而不是有技術上困難的問題
用軟體後製相對來說的確彈性較高
我認為這是廠商認為重覆曝光的使用率較低而已

但是如果有廠商願意重新思考我以下的論點,
其實重覆曝光對於數位時代是相當重要的

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
目前在數位天文攝影的領域,要不是用高感度低雜訊的機器來拍攝
就是用低感度重覆追蹤拍攝,軟體後製疊圖(20~30)來得到結果

如果今天廠商願意把重覆曝光(可以重曝大於20張)的功能放進去
豈不是很好取代後製疊圖的方式嗎?


13. 這永遠都是很吊詭的因果關係
相機怎麼做就不會太小太輕,也不會過大過重
當技術進步,零件縮小,這時候廠商就會想放入更多,更新的功能來加強賣點
而更多、更新的功能由於技術還在剛起步的狀態,就會相對較大較重
最後還是會達到一個平衡點

說實在話,135和4/3感光元件及相關組件之間整體最終重量的大小差異其實並不大
以最終成本來說,感光元件的良率、産量應該才是對決重點

大家都知道,目前有實力可以壓低成本、可能大量生産廉價135數位相機的廠商就那麼兩家
一家Canon、 一家SONY (Fujifilm有生産能力,但是産能可能還是不及上述兩家)
由於感光元件自産、成本低
咬牙硬拼、良率不高還是能夠自行吸收


O記是不是還有感光元件小,相對佔有價格和良率優勢
我們應該可以思考:

整體使用 LiveMOS 成本 (從開發,由Panasonic廠購入,以及良率産能、還有一機使用兩款感光元件) 是不是真的比Canon/SONY自産 135 感光元件來得低
如果成本是類似的,那麼 4/3 在價格上並不會有太多優勢
然而同時要面臨較大感光元件對畫素量提高及感光度增高、低雜訊的賣點

collective
發表時間: 2007-11-27 06:57
版主
註冊日: 2004-10-18
來自: 柏格方塊
發表數: 13120
[35619] Re: 彼岸「【E3試機會】福州會場問答記錄及試用感受」
機身防抖的方式,不能用在無法或非常困難做成可搖動的感光元件上,如底片或3CCD等;無法看到防抖效果的缺點在使用Live-View時就可以解決了,當然,這也要Live-View的技術比現行再進步一大截才行.
鏡頭防抖的方式固然有可以真對鏡頭最適化的優點,但是最大的問題是有些鏡頭的光學結構是沒有辦法(或是很困難)只將其中的一組或一片鏡片移動來做防抖的;也沒有辦法對旋轉方式的抖動做補正.

感光元件應該屬於半導體的製程而非和LCD類似.
觀察intel和AMD兩家CPU廠商為了控制晶片面積的大小同時要塞入更多線路在晶片內而不斷的推升製程,就可以知道晶片的大小對成本來說影響有多大.
一片12吋晶圓可以容納多少片135片幅感光元件?相同的可以容納多少4/3感光元件?
若是一片晶圓有1%的面積不良,製作135片幅感光件的不良率就會遠遠大過製作4/3感光元件的不良率.
Ric
發表時間: 2007-11-27 08:57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6-01-30
來自:
發表數: 632
[35623] Re: 彼岸「【E3試機會】福州會場問答記錄及試用感受」
1. 是的,Liveview 可以在適合的情形之下輔助機身防抖
所以也相似於說 O記技術人員認為機身防抖比起 Panasonic + Leica 的機身防抖策略是比較進階的

防抖鏡頭的設計的確是有難度,但是我相信能夠設計並且量産的
一定是在畫質及設計難度上已經彼此達到一個適當的平衡點
不然,不會有這麼多的使用者認為 Leica 4/3 的鏡頭畫質仍有相當高的水準
Canon/Nikon 的防抖鏡頭也幾乎是相當高檔的鏡頭

2. 沒錯,面積的確是與良率有關
但是良率不會只由面積來決定
小弟對感光元件製程不熟,但是我相信 Foveon X3 的面積雖小,但是良率應該也不會高於 5D 的感光元件
同樣的,Fujifilm 的 SuperCCD 面積雖然和 APS-C 類似,但是良率應該也不會高於 SONY 的感光元件

這些的確和設計、製程、生産方式有關

大面積的東西不見得會比小面積來得難以設計及生産
我們常常看到的産品反而是在不Costdown的情形之下,小型化需要相對更高的成本

就好比今天 Olympus 塞了兩片高品質的感光元件,但是 SONY 塞了一片萬年 CCD

再回頭說到良率
小弟不才問一個問題
顯示面板都不能保證完全無亮暗點
那麼對於感光元件廠商來說,幾點死點是可以合理的利用 Mapping 之後上市呢?

假設<5個死點,廠商可以合理的利用 Pixel Mapping 上市
Olympus 和 SONY 在不同大小的感光元件上塞相同畫素
除非今天 SONY 的製程良率太低
死點>5枚

不然 Olympus 的無壞點,和 SONY 的5死點感光元件
基本上良率是相同的

那麼我們所認為的成本差異可能就不會「遠遠超過」

再加上,我先前提出的成本,包含從設計、開發、生産
以及目前 Olympus 是 2片 去拼它廠的 1片
並非單純只是由良率來決定成本


其實我只是提出一個可能的想法
Olympus 在感光元件省下來的成本差異,雖著感光元件製程的進步
可能沒有我們想像來得大

就好像現在很多人在討論的 eeePC
理念就是架構簡單、便宜
但是因為太簡單
所以更多人想要更多的功能
結果當廠商再把功能再加大時
反而就和初衷相違
就再也不輕、不便宜
smallku
發表時間: 2007-11-27 16:28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5-02-03
來自:
發表數: 404
[35646] Re: 彼岸「【E3試機會】福州會場問答記錄及試用感受」
不知有沒有人問到..何時才會有 8fps以上的機種問市??
Walt
發表時間: 2007-11-27 17:17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5-07-09
來自: www.dplab.org
發表數: 590
[35649] Re: 彼岸「【E3試機會】福州會場問答記錄及試用感受」
引文:

collective 寫道:
引文:

ADI 寫道:
雖然平價全幅是漸近的夢想
但全幅遇到的物理性瓶頸也是很難突破的!~

小弟比較偏向APS-H的片幅才是終極解決之道
又可以削去邊緣畫質不好的部分,也可以不再廣角端妥協太多。

說全幅總有平價的一天
但目前市面上的鏡頭,幾乎APS-C的專用鏡滿滿的都是
小弟的小兔N想要買支鏡頭,都看了好久不知道要買哪一支

若說要同意APS-H片幅才是終極解決之道的話,不懂為何Canon都沒有為APS-H適用的鏡頭做點什麼 就只有一直出機身而已......

畫質不好的主因是鏡頭不是針對數位設計的,周邊光線到不了感光源件,畫質當然會比較差。Canon對此在1D系列上都用兩顆影像處理引擎去加強運算,所以大兔的周邊畫質會比5D好。Canon的EF-S,Nikon的DX都沒有標榜「完全垂直進光」,看看新的24-70f2.8體積大了多少,所以若是針對35mm CMOS去設計完全垂直入光的數位專用鏡,那畫質肯定會進步不少,只是那也將是體積更大重量更重的新35mm系DSLR統。基本上用小片幅裁切的那不能反應鏡頭的本質,在數位上表現不好不等於在底片上周邊也是那麼差。
collective
發表時間: 2007-11-27 19:17
版主
註冊日: 2004-10-18
來自: 柏格方塊
發表數: 13120
[35656] Re: 彼岸「【E3試機會】福州會場問答記錄及試用感受」
目前能在鏡身防抖動及機身防抖動兩種方式間切換的,也只有4/3系統了.
用mapping處理後可以用的基本上不是不良品.
不良品應該是指根本壞掉無法使用的晶片.
以下兩圖只是概略說明在12吋晶圓中,排入135感光元件與4/3感光元件間的差異,僅供參考,與真正的情形有差異.
但是已經可以看出兩者的差別有多大.



ITO
發表時間: 2007-11-27 19:55
網站管理員
註冊日: 2004-09-15
來自: 日本
發表數: 30762
[35659] Re: 彼岸「【E3試機會】福州會場問答記錄及試用感受」
資料有點舊
為何135感光元件成本高
Canon自己的說明
http://www.canon.com/technology/interview/eos/eos_p3.html
http://web.canon.jp/technology/interview/eos/eos_p3.html

8吋晶圓時135格式只能切出20片
lazi
發表時間: 2007-11-27 21:00
Just can't stay away
註冊日: 2004-12-19
來自:
發表數: 291
[35661] Re: 彼岸「【E3試機會】福州會場問答記錄及試用感受」
雖然不管甚麼時候4/3都比ff 便宜很多
不過差別在於sensor 可能會占據整台相機成本的比例會降低
到時候這個優勢就不存在
Ric
發表時間: 2007-11-28 02:11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6-01-30
來自:
發表數: 632
[35684] Re: 彼岸「【E3試機會】福州會場問答記錄及試用感受」
回頭問一下,

Liveview 和實際取像不是使用相同的感光元件時
請問如何可以從 Liveview 中看到機身防手震的即時效果?
Cudacke
發表時間: 2007-11-28 03:23
Just can't stay away
註冊日: 2006-05-11
來自:
發表數: 211
[35688] Re: 彼岸「【E3試機會】福州會場問答記錄及試用感受」
引文:

Ric 寫道:

12. 如果目前的相機廠商能夠開發 HDR/DRO 的技術
我認為重覆曝光的功能略去只是單純不做,而不是有技術上困難的問題
用軟體後製相對來說的確彈性較高
我認為這是廠商認為重覆曝光的使用率較低而已

但是如果有廠商願意重新思考我以下的論點,
其實重覆曝光對於數位時代是相當重要的

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
目前在數位天文攝影的領域,要不是用高感度低雜訊的機器來拍攝
就是用低感度重覆追蹤拍攝,軟體後製疊圖(20~30)來得到結果

如果今天廠商願意把重覆曝光(可以重曝大於20張)的功能放進去
豈不是很好取代後製疊圖的方式嗎?


有賣點廠商就會做進去,
目前賣點有, 但是還不高,
而且事後用電腦疊的效果真的會比較好,
像 A700 的 DRO 偶現在平常都是關掉的.

要增加像機本身的 HDR 的能力,
先增加包圍曝光的間隔的大小比較實用,
不然用每張包圍小於一格的範圍包圍來做 HDR,
效果跟直接用同一張 RAW 差別並不大.
collective
發表時間: 2007-11-28 16:05
版主
註冊日: 2004-10-18
來自: 柏格方塊
發表數: 13120
[35709] Re: 彼岸「【E3試機會】福州會場問答記錄及試用感受」
引文:

Ric 寫道:
回頭問一下,

Liveview 和實際取像不是使用相同的感光元件時
請問如何可以從 Liveview 中看到機身防手震的即時效果?

應該是沒有辦法.
至少小弟笨笨的小腦袋是想不出來的
不知道有沒有人有可行的概念?
文包
發表時間: 2007-11-28 17:14
版主
註冊日: 2005-01-05
來自: 綠葉數位影像
發表數: 1273
[35710] Re: 彼岸「【E3試機會】福州會場問答記錄及試用感受」
引文:

Cudacke 寫道:

有賣點廠商就會做進去,
目前賣點有, 但是還不高,
而且事後用電腦疊的效果真的會比較好,
像 A700 的 DRO 偶現在平常都是關掉的.



如果用DRO拍了50張.
全改用疊的..就回家起碼要疊一百張以上
從這點看起來
它還是有點用處的.
EdwardYang
發表時間: 2008-01-01 20:46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6-07-24
來自: 台北, 新竹
發表數: 335
[37184] Re: 彼岸「【E3試機會】福州會場問答記錄及試用感受」
引文:

文包 寫道:
引文:

Cudacke 寫道:

有賣點廠商就會做進去,
目前賣點有, 但是還不高,
而且事後用電腦疊的效果真的會比較好,
像 A700 的 DRO 偶現在平常都是關掉的.



如果用DRO拍了50張.
全改用疊的..就回家起碼要疊一百張以上
從這點看起來
它還是有點用處的.

DRO倒是沒有這麼神奇啦
你看dpreview的樣子就知道只是把暗部拉高
所以你拍一張raw, 暗部慢慢拉, 亮部照一般的拉就可以了
但是noise reduction要開大一點就是了 :)
« 1 (2)
樹狀顯示 | 新的在前 前一個主題 | 下一個主題 | 頁首

無發表權
 

回首頁 | 新聞區 | 討論區 | 電子相簿 | 投票 | 網站連結 | 夥伴網站 | 文章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