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區塊
帳號:

密碼:

自動登入 (請勿在公用電腦上登入時選擇「自動登入」選項,以防個人資料外洩。)

遺失密碼嗎?

何不馬上註冊!
# 主選單區塊
# 誰在線上區塊
 會員: 0
 訪客: 242

# 搜尋區塊
center   討論區主頁 » Four Thirds System and Olympus SLR » Olympus dslr主管訪談無發表權

樹狀顯示 | 新的在前 前一個主題 | 下一個主題 | 頁尾
發表者 討論內容
glittering
發表時間: 2006-10-01 00:29
Not too shy to talk
註冊日: 2006-03-30
來自:
發表數: 40
[18239] Re: Olympus dslr主管訪談
引文:

victoryuy 寫道:
引文:

olps 寫道:
之前有文章提到,μ750使用的CCD防手震技術可能是外購的
http://photofan.jp/camera/html/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2336&forum=2
照他們主管的說法,是不是有可能是買下專利了

之前在網路上有看到 台灣代工廠有取得光學防手震的專利(搜尋亞光 光學防手震專利)
所以μ750和nikon的s10可能都是因此才有ccd防手震
況且DSLR的CCD防手震在技術上應該有更高的要求
所以可能這兩方面(DC with CCD防手震、DSLR with CCD防手震)
彼此之間並無關聯


大大
上面那篇有寫那是日本ALPS的技術

亞光的光學防手震專利
我查了半天 都找不到有這專利
那位大大來幫忙找一下吧
http://patentog.tipo.gov.tw/tipo/miscmain1.htm
ITO
發表時間: 2006-10-08 08:54
網站管理員
註冊日: 2004-09-15
來自: 日本
發表數: 30762
[18470] Re: Olympus dslr主管訪談
引文:

raytracer 寫道:
完整中譯,感謝無忌

http://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398655

很精彩

"不过,在我们走向4/3第二章之际、我们会重整体制、使得再也不会有第二次大家苦待产品更新的事情了" 這也算是Olympus給所有苦苦等待的E-1用戶的道歉吧


萬分感謝nickwolfe兄的許可,
將nickwolfe兄在彼岸「色影无忌 」
發表的翻譯在小站轉載。
(原發表為簡體字,轉換為繁體字刊登)
此文同時收存於小站「文章分類」中
http://photofan.jp/camera/html/modules/x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58

以下為nickwolfe兄的發表原文
--------------------------------------------------------------

【PHOTOKINA 2006專訪】之三:OLYMPUS高層訪談錄
原文鏈接:
http://dc.watch.impress.co.jp/cda/other/2006/09/28/4727.html

奧林巴斯將以大家難以相信的節奏推出新機
奧林巴斯數碼單反責任部長 渡邊 章訪談錄

4/3體系所用的傳感器面積僅相當於從前的小幅110規格膠片大小(譯者註:110膠片大概是13*17mm),從這一構想公開之日起,就受到消費者的青睞。4/3系統的單反相機、能實現35mm規格膠片相機所無法到達的小型、輕量化。
Olympus在歐洲發佈的E-400,在機身、鏡頭方面都比從前的E系列機實現了小型化。雖然E-400在日本本土也受到矚目,但此機沒有在歐洲以外投放市場的計劃。
那日本市場怎麼辦呢?為此我們請教了奧林巴斯圖像系統公司市場本部圖像商品規劃部商品規劃第一Group負責數碼單反的部長 渡邊 章先生,他談到了明年PMA上E系列機將發生重大的變革。很可能是E-400的改良機種將在PMA 2007登場。

* 編輯部註:E-400是9月14日在歐洲發佈的E系列最新機種,採用1000萬像素CCD、2.5寸液晶屏、支持xD/CF兩種卡、體積只有 129.5*53*91mm,重量僅為375克。堪稱數碼單反世界的世界最輕、最小!此機將於11月在歐洲舖貨、售價預定為850歐元(譯者註:約 8500RMB)


記者:此前聽說這次推出了一款小型機身。說實話,看到機器之前還真沒有怎麼期待,實際拿到手裡一看、鏡頭小巧玲瓏、便攜性非常好不說,功能也相當充實。這樣小巧的4/3系統肯定是會受到公眾歡迎的,請問E-400的產品規劃是在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奧林巴斯:要說規劃的話,那就是4/3體系開始的那會兒了。我們在E-1這樣的面向專業用戶機種的方向之外、就打算一定要搞這麼一個產品。不過初期階段受器件啦、電池啦等種種原因困擾,沒法確保能在理想目標大小裡實現。所以4/3體系只好從E-1的開發著手進行了。
後來,E-300的時代把“額頭”廢棄以後,我們在兩年前開始著力於小型系統的開發。

記者:考慮4/3平台的話,要求實現小型化應該是挺強烈的呼聲吧?
奧林巴斯:的確,世界範圍都有要我們實現4/3系統的小型化、成為奧林巴斯企業形象的呼聲。其中來自日本本土的聲音最大。

·和OM系列差不多大小的E-400,也會在日本本土銷售?.....
記者:你們為開發E-400、尺寸方面設定了怎樣的目標呢?
奧林巴斯:我們設計的目標,就是要實現和OM系列機身一樣的大小。
我們一邊開發一邊苦思冥想,如何才能讓它與OM並排擺放能有同樣的寬度呢。
最終,除了內閃以外,幾乎實現了與OM機同樣的大小!

記者:為了實現小型化的目標,你們在那些方面下了功夫呢?
奧林巴斯:具體來說,光研討機身裡面應該裝入那些功能部件,就花了我們一年左右的時間。
其間最耗費心力的就是把機身醒目的部分變薄問題了。4/3體系鏡頭後部焦距很長,卡口部分因為要與鏡頭連接、所以不會感到厚度。而機身其他部位,我們則想要把其厚度做到一般數碼相機難以想像的薄!
因此,我們把機身內部全部都重新加工,與此前的E系列機沒有任何可共用的元件了。無論是反光鏡、快門、還是取景器......所有的部分都進行了改變。除塵器件也通過重新開發、比從前小了一號。哪怕是一點點,我們也把所有的部件都朝更小的方向去改制。

記者:4/3體系傳感器原本就很小的,這是其有利因素呢。不過從前沒有想到會這麼小,這都是通過零部件重新設計實現的麼?
奧林巴斯:此前說的是規格小,的確如你所言。不過各個部件、特別是那些會移動的部件要想保證其耐久性和性能不損耗,還是需要保持一定大小的。這次的零件都進行了小型化,特別是反光鏡周圍的元件、為了能達到把零件向中間方向收聚的目的、考慮了很多種的元件配置。不是我們自吹自擂阿,這次的產品連我們自己都感嘆 “居然能做得這麼小啊”!

記者:那本產品在系列裡的定位又是怎樣的呢?
奧林巴斯:從價格帶來說,應該比E-500稍微貴上一些。因為本品只對歐洲市場投放,因此我們還沒有討論過在日本市場上的定位問題。

記者:馬上就到年末採購大戰時期了,現在還不在日本、美國市場投放的話,是不是可以理解為E-400就沒有在日美市場投放的打算了呢?
奧林巴斯:年內反正是不會有面向日美市場的E-400上市的。

記者:那你剛才說的“系統小型化的呼聲、來自日本市場的聲音最大”豈不是和這樣的銷售戰略有矛盾了?
奧林巴斯:實際上E-400比原定的開發時間延長了一些,已經留不出生產的時間了。因此,年末採購季節如果向全球舖貨的話肯定數量不夠的。我們之所以不在日本國內投放,也純粹是因為產能的問題。

·E-400將是新一代E系列機的成員
記者:那麼,E-400明年會投放日本本土市場麼?
奧林巴斯:明年的話,由明年的產品。明年PMA的時候,會跟你介紹E系列機的情況的。
我可以斷定,明年PMA的發佈,將會讓所有人滿足!

記者:也就是說,會有比E-400有意思得多的產品粉墨登場咯?
奧林巴斯:正是如此。算上這次mockup展示的E-1後續機種、我們將發佈新E系列機的整個產品線。所以呢,現在就請大家耐心等候PMA的到來吧,這也是我們想向日本國內傳達的信息。

記者:迄今為止的E系列機,其產品線的確有一種並非滿足自上而下各個用戶層的感覺,其機身好像是各種不同的設計思想湊在一起一般,稍微讓人有些看不懂。你們是不是打算借PMA的機會,將其好好整理一番呢?
奧林巴斯:我們會準備好目標客戶群明確的產品線產品的。現在沒法說具體有幾個,反正肯定是完善的產品譜系,正如同大家可以預想的那樣進行整理。

記者:針對那些期望E-400能在日本本土投放市場的消費者,新系列裡面也有適合他們的機種麼?
奧林巴斯:那是自然!我們絕對不會讓對E-400矚目的用戶失望的。只要大家能忍耐到明年,我們到時候可是預備了“連本帶利一起還清”的好東西的哦!不僅有頂級機的E-1後繼機、產品線除此之外的幾個里面還有E-400及其後繼機種這樣的。雖然再讓E-1的用戶等下去的確很過分,但明年預定發佈的新E系列機身保證不會再讓你繼續久等、就能到手。

記者:E-400不僅機身、就連鏡頭都進行了小型化,這才是系統整體表現得緊湊的原因。但是光出兩個變焦頭,實在太少了點。你們有沒有把薄型單焦鏡頭、其他焦段的變焦鏡頭、小型輕量化鏡頭另外成一個系列的打算?
奧林巴斯:正如E系列機最開始的時候,要出齊配E-1的面向專業用戶的鏡頭一樣,與E-400及其後繼機種相稱的鏡頭也是需要出齊的。正如前面所說的,E -400是新一代E系列機中的固定一員了,所以肯定會出齊能夠配得上它的鏡頭的。薄型鏡頭等、目前已經進入我們的視野了。

記者:圖像傳感器這次採用了1000萬像素的,伴隨著高像素化、有沒有帶來什麼不良影響?
奧林巴斯:系統整體性能應該維持了E-500時代的水準。傳感器用的是CCD,通過與從前不同的構造、改善了性能。

記者:明年將產生巨變的E系列機種,都會採用這塊傳感器麼?
奧林巴斯:包括這方面、有關下一代E系列機種的詳細信息、煩請等到下次PMA開幕。到時候我們會提供一大堆有意思的話題的。

·防抖也不遙遠了
記者:迄今為止的E系列機,無論是機身還是鏡頭都沒有加入防抖措施。今後你們在防抖方面打算如何提高呢?
奧林巴斯:我們已經在小DC CAMEDIA u750里面實現了移動傳感器方式的手抖補償功能。
從奧林巴斯內部來看,防抖技術已經確定,正在進行效果評價。

記者:專利、知識產權方面沒問題麼?另外,u750的防抖系統應用到單反上可行麼?
奧林巴斯:我們開始銷售u750的時候,就已經解決了所有的知識產權相關問題。此外、通過研究開發表明、這種系統在單反相機上應用也可以成功。

記者:是不是與下一代E系列機身產品線一樣、機身內的防抖功能是否也“不太遙遠”了呢?
奧林巴斯:沒錯。機身內防抖補償功能,也不遙遠了。

記者:越來越有意思了。現在的心情是、能夠期待的形象與會見到怎樣的形象這兩方面好像雲裡霧裡一般、十分複雜。你能否多提供一點具體的信息,讓我們能夠想像下一代的E系列機呢?
奧林巴斯:首先,要重複的是下一代E系列機裡面E-400的這條線是固定的。不過日本本土的各位需要耐心等到明年PMA。我們這次會拿出各種各樣的產品、也許會讓大家感嘆——“此前新產品總也拿不出來、現在突然這樣、奧林巴斯到底發什麼神經了?”
PMA會讓大家感受到“這才是4/3!”,會讓每一個人滿意的。所有的產品都將是4/3體系特長的復活,形成一個讓大家滿意、沒有任何“棄子”產品的產品線.
此前的開發力量,也因為產品的研發速度、機種更新週期等問題而受到大家嚴厲地批評。不過,在我們走向4/3第二章之際、我們會重整體制、使得再也不會有第二次大家苦待產品更新的事情了。我們同時也在強化開發資源,敬請期待明年的PMA吧!
ITO
發表時間: 2006-10-20 09:31
網站管理員
註冊日: 2004-09-15
來自: 日本
發表數: 30762
[18876] Re: Olympus dslr主管訪談
dpreview
http://forums.dpreview.com/forums/read.asp?forum=1022&message=20524417
介紹的
digitalkamera.de
Photokina2006中Olympus Germany主管訪談(德文)
http://www.digitalkamera.de/Info/Wie_geht_s_weiter_mit_der_Olympus_E-1-Nachfolgerin_3562.asp

大意:
·E-300,E-400,E-500,E-1 的4種產品線今後將繼續。

·E-1後繼機原本是預定在Photokina發表的,
不過發生了出乎預料的問題。

·E-1後繼機沒有延用E-1的設計,而是完全重新設計。

·因為來自專業用戶的要求提高,
E-1後繼機提高感光元件,畫素數增加,連拍性能提高,雜訊降低等要求。

·E-1後繼機的感光元件,會是採用松下或Kodak的那一家,其他公司的可能性沒有。

·E-1後繼機2007年發售
Alsene845
發表時間: 2006-10-20 12:34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5-02-16
來自: 台灣唯一的隕石湖
發表數: 518
[18885] Re: Olympus dslr主管訪談
引文:

大意:
·E-300,E-400,E-500,E-1 的4種產品線今後將繼續。


所以E system並不是以機身等級來劃分的囉!
E1-專業機
E300-愛與希望
E400-Compact
E500-入門機
jerloong
發表時間: 2006-10-20 14:26
版主
註冊日: 2004-10-18
來自:
發表數: 2768
[18888] Re: Olympus dslr主管訪談
引文:

ITO 寫道:
digitalkamera.de
Photokina2006中Olympus Germany主管訪談(德文)
http://www.digitalkamera.de/Info/Wie_geht_s_weiter_mit_der_Olympus_E-1-Nachfolgerin_3562.asp

大意:
·E-300,E-400,E-500,E-1 的4種產品線今後將繼續。

·E-1後繼機原本是預定在Photokina發表的,
不過發生了出乎預料的問題。

·E-1後繼機沒有延用E-1的設計,而是完全重新設計。

·因為來自專業用戶的要求提高,
E-1後繼機提高感光元件,畫素數增加,連拍性能提高,雜訊降低等要求。

·E-1後繼機的感光元件,會是採用松下或Kodak的那一家,其他公司的可能性沒有。

·E-1後繼機2007年發售

讀者文摘 2006年 10月份 封底刊載 Olympus 廣告
YOUR VISION, OUR FUTURE
廣告內容介紹的是專業數位相機 E-1
有種時空錯亂的感覺
沒錯是 2006年 10月份
封底內頁廣告是Sanyo DMX-CA6
raytracer
發表時間: 2006-10-20 14:34
版主
註冊日: 2004-10-26
來自: US
發表數: 1626
[18889] Re: Olympus dslr主管訪談
引文:

jerloong 寫道:
引文:

ITO 寫道:
digitalkamera.de
Photokina2006中Olympus Germany主管訪談(德文)
http://www.digitalkamera.de/Info/Wie_geht_s_weiter_mit_der_Olympus_E-1-Nachfolgerin_3562.asp

大意:
·E-300,E-400,E-500,E-1 的4種產品線今後將繼續。

·E-1後繼機原本是預定在Photokina發表的,
不過發生了出乎預料的問題。

·E-1後繼機沒有延用E-1的設計,而是完全重新設計。

·因為來自專業用戶的要求提高,
E-1後繼機提高感光元件,畫素數增加,連拍性能提高,雜訊降低等要求。

·E-1後繼機的感光元件,會是採用松下或Kodak的那一家,其他公司的可能性沒有。

·E-1後繼機2007年發售

讀者文摘 2006年 10月份 封底刊載 Olympus 廣告
YOUR VISION, OUR FUTURE
廣告內容介紹的是專業數位相機 E-1
有種時空錯亂的感覺
沒錯是 2006年 10月份
封底內頁廣告是Sanyo DMX-CA6


Olympus 的速度
也許要在 讀者文摘 2007年 10月份,才能看到E-1後繼機的廣告
collective
發表時間: 2006-10-20 14:36
版主
註冊日: 2004-10-18
來自: 柏格方塊
發表數: 13120
[18890] Re: Olympus dslr主管訪談
引文:

ITO 寫道:
·E-1後繼機的感光元件,會是採用松下或Kodak的那一家,其他公司的可能性沒有。


那麼小弟的Fovenon X3+OLYMPUS body的夢豈不是又碎了
Ric
發表時間: 2006-10-20 15:00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6-01-30
來自:
發表數: 632
[18891] Re: Olympus dslr主管訪談
引文:

collective 寫道:
引文:

ITO 寫道:
·E-1後繼機的感光元件,會是採用松下或Kodak的那一家,其他公司的可能性沒有。


那麼小弟的Fovenon X3+OLYMPUS body的夢豈不是又碎了


最糟的是 Fujifilm 身在曹營心在漢

我覺得 Foveon 的問題還是在産能與良率
如果本身感光元件的産能都補給不足,機身組裝和銷售也會大大受到影響
getolor
發表時間: 2007-01-25 15:02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6-11-24
來自: 北投小葉
發表數: 315
[22258] Re: Olympus dslr主管訪談
引文:

ITO 寫道:
dpreview
http://forums.dpreview.com/forums/read.asp?forum=1022&message=20524417
介紹的
digitalkamera.de
Photokina2006中Olympus Germany主管訪談(德文)
http://www.digitalkamera.de/Info/Wie_geht_s_weiter_mit_der_Olympus_E-1-Nachfolgerin_3562.asp

大意:
·E-300,E-400,E-500,E-1 的4種產品線今後將繼續。

·E-1後繼機原本是預定在Photokina發表的,
不過發生了出乎預料的問題。

·E-1後繼機沒有延用E-1的設計,而是完全重新設計。

·因為來自專業用戶的要求提高,
E-1後繼機提高感光元件,畫素數增加,連拍性能提高,雜訊降低等要求。

·E-1後繼機的感光元件,會是採用松下或Kodak的那一家,其他公司的可能性沒有。

·E-1後繼機2007年發售



快實現了....
« 1 (2)
樹狀顯示 | 新的在前 前一個主題 | 下一個主題 | 頁首

無發表權
 

回首頁 | 新聞區 | 討論區 | 電子相簿 | 投票 | 網站連結 | 夥伴網站 | 文章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