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區塊
帳號:

密碼:

自動登入 (請勿在公用電腦上登入時選擇「自動登入」選項,以防個人資料外洩。)

遺失密碼嗎?

何不馬上註冊!
# 主選單區塊
# 誰在線上區塊
 會員: 0
 訪客: 579

# 搜尋區塊
center   討論區主頁 » 廠商動態 » 影像、價格、MP4壓縮技術 可望帶動DSC換機需求無發表權

樹狀顯示 | 新的在前 前一個主題 | 下一個主題 | 頁尾
發表者 討論內容
Number5
發表時間: 2005-08-10 14:22
版主
註冊日: 2004-12-04
來自:
發表數: 1914
[4121] 影像、價格、MP4壓縮技術 可望帶動DSC換機需求
[轉貼電子時報]

名人講堂-佳能光電事業部總經理曾明仁
影像、價格、MP4壓縮技術 可望帶動DSC換機需求
2008年全球DSC需求挑戰1億台 日系品牌釋單將是必然趨勢

--------------------------------------------------------------------------------

(記者許金池/台北) 2005/08/10

 隨著數位相機(DSC)技術發展逐漸趨於成熟,迫於成本競爭壓力與規模經濟考量等因素,日系業者除新力(SONY)、佳能(Canon)等一線品牌外,二線業者可望持續釋出委外代工訂單,也造就台系DSC廠另一波發展契機。

 根據市調單位統計,2004年全球數位相機市場規模已順利站上6,000萬台關卡,預估2008年在奧運賽推波助瀾下,可望一舉挑戰1億台規模,日系廠商釋單將是必然趨勢,屆時日系廠委外代工產值可望提升至40∼50%,因此,對有意爭取持續擴大委外日系訂單的台系DSC廠而言,1,000萬台出貨規模將是基本進入門檻,目前檯面上台系DSC廠約有3、4家有機會達陣。

 CCD感測器仍是未來DSC主流 CMOS維持穩定成長

 雖然互補金屬氧化半導體影像感測模組(CMOS)近2∼3年發展速度相當快,吸引不少低階數位相機採用,畫素也不斷朝200、300萬一路向上提升,以目前居市場銷售主流的500萬畫素機種來看,500萬畫素CMOS感測器可望於2005年下半順利量產開發出來,因此,未來採用CMOS機種數量仍可維持穩定成長,在中低階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不過,由於全球DSC前10大品牌仍以日本品牌為主,因此,在日系客戶強力主導下,採用CCD感測器機種仍是市場主流,CMOS機種仍難撼動其地位,而在既有客戶要求採用下,預料未來2∼3年內,採用CCD感測器機種每年仍可維持10∼15%成長。

 千萬台出貨規模將是下一波產業淘汰賽基本進入門檻

 雖然全球數位相機產業歷經近2∼3年淘汰洗牌賽的競爭,多家日系二線品牌紛紛宣佈棄守DSC製造業務,擴大對外尋求代工機會;台灣DSC產業亦歷經2004∼2005年淘汰洗牌競賽,全球數位相機產業也出現結構性轉變;不過,未來台系DSC廠營運要明顯出現成長,其關鍵必定來自日系品牌的釋單,這是產業內一致認同的趨勢。

 就整體DSC產業結構、環境與廠商加以分析,日系一線大廠尚未對台灣釋單的有佳能、新力、尼康(Nikon)、國際(Panasonic),加上已釋單來台的奧林帕斯(Olympus)、富士(Fujifilm)、柯尼卡美樂達(Konica Minolta)及Pentax等品牌,迫於成本壓力考量,未來都有機會擴大下單的機會,台灣幾個主要製造廠商都將是受惠者。

 以目前各家台系廠在DSC所累積量產實力及技術來看,台廠無論是產品設計或製造能力皆已可符合日、美、韓系品牌要求,若以2008年1億台需求概估,也就是說未來台灣OEM、ODM製造代工數位相機總出貨量,有機會在全球市場佔有率達到35∼40%水準。因此,現階段台廠除了持續強化朝紮實技術能力與健全營運體質外,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將出貨規模擴大1,000萬台規模,才能擠進決賽圈內,佳能2005年DSC總出貨目標約380∼400萬台,2006年挑戰600萬台水準,希望在2008年可達成此一目標。

 規格向上提升、價格向下滑落 2006∼2007年市場可望出現換機潮需求

 相較於2、3年前DSC停留在200、300萬畫素的舊規格,隨著技術不斷推演,新上市的DSC無論在功能及性能上均有明顯大幅提升,加上價格不斷向下滑落,除了新購機消費者持續帶動銷售量成長外,換機需求效應預料可望在2006、2007年間發酵。

 以往舊機種開機速度相當慢,通常都要等待數秒時間,目前新上市開機速度時間幾乎都是一按鈕下去就可開始拍攝照片,而在相片儲存時間也有大幅改善,目前新上市500∼800萬畫素數位相機,儲存一張照片時間已縮短至1∼2秒內,較以往約需4∼6秒提升許多。

 此外,數位相機在耗電量常為人所詬病,不過,在新面板技術如低溫多晶矽面板(LTPS)、OLED陸續廣泛被採用下,加上電池蓄電量與待電時間提升,耗電量已有長足進步。

 至於在面板部分,以往市場銷售主流是採用2吋以下面板,以200、300萬畫素機種為例,大多停留在1.5、1.6吋面板設計,不過,在耗電量大幅改善後,主流面板尺寸向上提升至2.5吋,功能提升都是吸引消費者汰換機誘因之一。

 149∼249美元時代可望來臨 MPEG4、視訊功能刺激汰換機

 2005年DSC主流機種價格帶約落於249∼349美元區間,不過,隨著廠商量產規模擴大、不斷將製造成本向下壓低,未來市場銷售主流價格帶可望向149∼249美元靠攏,屆時,市場需求可望再被引爆出來。

 由於市面上在銷售的數位相機壓縮格式大多停留在MPEG2,影片視訊解析度多是320×240,新上市的機種解析度提升至640×480,視訊壓縮檔案仍稍顯過大;不過,隨著越來越多新款DSC採用MPEG4技術,影像畫質亦有大幅提升的情況下,在功能同步提升、價格卻往下的走的情況下,有助於2006、2007年出現另一波換機潮。

 綜上所述,就未來幾年來看,全球數位相機產業在產量部分,每年仍將維持約20%的穩定成長,不過,拜國際大廠持續釋出委外代工訂單所賜,台灣廠商每年平均仍可維持30∼50%不等的高度成長。雖然過去台商面臨技術能力薄弱經營窘境,不過,隨著技術能力逐漸追上,可望取得日商信任,爭取代工機會時代就正式來臨,只是雙方合作關係的建立仍須一段時間慢慢經營。長期來看,檯面上僅剩4、5家台廠有機會在下一波競爭中勝出。(佳能光電事業部總經理曾明仁口述,許金池整理)

 曾明仁,臺大電機系畢業,1998年成立銓訊科技,2003年與佳能合併,現任佳能光電事業本部總經理。
樹狀顯示 | 新的在前 前一個主題 | 下一個主題 | 頁首

無發表權
 

回首頁 | 新聞區 | 討論區 | 電子相簿 | 投票 | 網站連結 | 夥伴網站 | 文章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