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無發表權 |
| 新的在前 | 前一個主題 | 下一個主題 | 頁尾 |
發表者 | 討論內容 |
---|---|
lown | 發表時間: 2008-07-07 17:25 |
Home away from home ![]() ![]() 註冊日: 2007-06-28 來自: 發表數: 441
|
[45555]
Re: 大片幅=淺景深?不如看看這位日本攝影家的照片再說 引文:
那我也沒有在攻擊 你也很莫名奇妙 |
collective | 發表時間: 2008-07-07 17:31 |
版主 ![]() ![]() 註冊日: 2004-10-18 來自: 柏格方塊 發表數: 13156
|
[45556]
Re: 大片幅=淺景深?不如看看這位日本攝影家的照片再說 引文:
拍的不好,但是這張就是小弟在skull首次發言後回應中所提到要自我檢討的那張照片啦 ![]() ![]() |
ddcat | 發表時間: 2008-07-07 17:54 |
Home away from home ![]() ![]() 註冊日: 2005-02-16 來自: HsinChu, Taiwan 發表數: 750
|
[45557]
Re: 大片幅=淺景深?不如看看這位日本攝影家的照片再說 引文:
也許會吧, 不過其他片幅也不會坐以待斃不是嗎? 而且如果斜射問題解決, 4/3系統當然也會變得更小囉.... 引文:
我這樣講可能引起lown兄的不快, 先道歉, 因為我總覺得有些人會幫4/3系統擔心一些東西, 景深是其一,我想大多數用這個系統的人都知道景深不會那麼淺, 就像用全幅的人(目前)不會去抱怨重量一樣, 那都是買之前就知道的事.... 而將來會不會消失等等的問題其二。 不過誰又能看到三年五年之後呢? 如果現在能夠以相對輕鬆的方式 (不管是價錢上或是機鏡重量上) 來玩攝影, 說真的,不想要去考慮全幅如何如何.... |
lown | 發表時間: 2008-07-07 17:54 |
Home away from home ![]() ![]() 註冊日: 2007-06-28 來自: 發表數: 441
|
[45558]
Re: 大片幅=淺景深?不如看看這位日本攝影家的照片再說 引文:
哈哈 c兄小弟的嘴賤請多包含 背景和人離很遠 dc也是可以拍出散景喔 我的重點是彈性啦 有些景 4/3就是得開更大一點的光圈 而有一些景則己經足夠 就如妳您舉的二個例 |
warmwater | 發表時間: 2008-07-07 18:02 |
Home away from home ![]() ![]() 註冊日: 2007-01-02 來自: 發表數: 486
|
[45559]
Re: 大片幅=淺景深?不如看看這位日本攝影家的照片再說 友站的CoffeeShop兄的文章,算是對4/3系統滿客觀的評論,使用者的使用心得,值得ㄧ讀
寫出很多我想說但是寫不出來的想法...小弟資質駑鈍,文筆不好啊..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49&t=686260&m=f&last=6971112 |
lown | 發表時間: 2008-07-07 18:20 |
Home away from home ![]() ![]() 註冊日: 2007-06-28 來自: 發表數: 441
|
[45560]
Re: 大片幅=淺景深?不如看看這位日本攝影家的照片再說 引文:
![]() 日後我應該也會進一台4/3 再請大家指叫 |
skull | 發表時間: 2008-07-07 18:53 |
Home away from home ![]() ![]() 註冊日: 2007-10-27 來自: 發表數: 515
|
[45563]
Re: 大片幅=淺景深?不如看看這位日本攝影家的照片再說 呀呼∼∼
筆戰筆戰!! 小弟第一次有po文這麼有話題性的啦! 說正經的 lown兄說得多設計一些大光圈 多點彈性的鏡頭小弟是認同的 畢竟商業攝影環境挑戰很多 但話說回來 泛焦還未在我的case中造成我或是業主的不滿過 這點也是真的 所以 現況歸現況 期待歸期待 只要O不要又來個天價就好 |
collective | 發表時間: 2008-07-07 18:59 |
版主 ![]() ![]() 註冊日: 2004-10-18 來自: 柏格方塊 發表數: 13156
|
[45564]
Re: 大片幅=淺景深?不如看看這位日本攝影家的照片再說 引文:
lown兄, 小弟認同您的重點. 還要多嘴一下的是,在相同畫角相同光圈值調整範圍的135片幅鏡頭與4/3鏡頭下,除了中間的範圍是重疊的之外,各自往淺與深景深的範圍有優勢. 拍小朋友的那張,是在台中附近的追分車站,面對車站右手邊的小公園裡拍的,若在附近有空可以去看看,就可以瞭解拍攝的環境了 ![]() 小弟在自我檢討的是,是否習慣用模糊背景的方式去拍小朋友,而忘了怎麼去選擇背景及構圖來拍出有重點,然後又有豐富環境資訊的照片..... |
laoweiz | 發表時間: 2008-07-07 19:37 |
Just popping in ![]() 註冊日: 2008-07-06 來自: 發表數: 9
|
[45565]
Re: 大片幅=淺景深?不如看看這位日本攝影家的照片再說 引文:
你這樣講就有點奇怪了,我照攝影書上教的「使背景模糊凸顯主題」,但看到你說「不知在想 什麼」,我只想請問我這樣拍對不對而已,我感納悶的是若我這樣拍不對,「不知在想什 麼」,則那些攝影入門書籍寫的基本教義不就被你推翻了!那可否請你改寫幾冊攝影書來普渡 眾生!若是對的,你怎麼還要質問別人「不知在想什麼」呢? 不知是否可懇請正面回答是對或是不對,不要拐彎摸角要我去電什麼電一個我聽都沒聽過的什 麼森什麼美的! 另外我覺得閣下最大的問題在於「以偏蓋全」,閣下好像一直聽不進去。一個攝影師的手法也 好,商業攝影手法法也好(順便請問商業攝影若都搞糊的那賣什麼膏藥有人知道嗎?),這都 只是偏,然而你卻要全部的「擁有DSLR的你,你在想些什麼?」 我真的感到很奇怪為什麼會有大師要人怎麼拍,那麼拍!若真只能用泛 焦,那麼多強調bokeh 特性或甚至Defocus Control的頭不就該拿去填海了。所以大師不能隨便當 當的,若真的當了大師也不能隨便說說的! 若這樣講你還聽不進去,我投降了!當我沒來過! |
BlueJoe | 發表時間: 2008-07-07 19:43 |
Not too shy to talk ![]() ![]() 註冊日: 2006-01-21 來自: 發表數: 46
|
[45566]
Re: 大片幅=淺景深?不如看看這位日本攝影家的照片再說 大片幅 當然不等於 淺景深
看看這位日本攝影家的照片 跟大不大片幅更無關 致於攝影家 要景多深 跟用什麼相機更沒有必然的關係 可以說舉例不當吧!? |
ddcat | 發表時間: 2008-07-07 20:14 |
Home away from home ![]() ![]() 註冊日: 2005-02-16 來自: HsinChu, Taiwan 發表數: 750
|
[45567]
Re: 大片幅=淺景深?不如看看這位日本攝影家的照片再說 引文:
同樣一句話, 就看你怎麼解釋, 其實就是東坡與佛印的故事囉.... ![]() 姑且不論器材適不適當, 但拿120出攝影集,卻不是大片幅最擅長的淺景深, 是值得思考的一件事,可能樓主只有這個意思罷了。 倒是久違的填海論真的出現了.... 嘿 ![]() |
laoweiz | 發表時間: 2008-07-07 20:24 |
Just popping in ![]() 註冊日: 2008-07-06 來自: 發表數: 9
|
[45568]
Re: 大片幅=淺景深?不如看看這位日本攝影家的照片再說 To 樓上諸朋友:
景深是物理特性,不是那些人「認為」怎麼樣就怎麼樣的! 景深是可以算的,我不負責任的約略說明及計算如下,有興趣的朋友可參考。 依定義,景深是指在一張相片中可以清晰成像的距離。但實際上,一張相片中只有對焦平面是 清晰的,在此平面之前或之後的景物成像都有不同程度的模糊,上述景深定義中所指的「清晰 成像」是指我們眼睛看起來是「清晰的」,那什麼樣的程度才是清晰的,這可能會因人的視覺 及敏捷度而有所不同。但在科學領域裡為求一個大家可接受的清晰程度的定義,就有所謂模糊 圈的定義。這裡所指的模糊圈更明確地應稱之為「模糊圈極限」(CoC limit),此詞之定義是指在 某一定的觀看距離,一圓面看起來像是個點的最大直徑,若超過此直徑則該圓面看起來就不是 一個點,而是一個碟面。就以這個定義帶入景深的探討之中,在鏡頭前的景物,任何對焦平面 的點都將於底片(或感光元件)呈現出相同但相反景物,但非於對焦距離的景物的每個點就會 呈現出大小不同的圓面,若此圓面的直徑小於模糊圈極限,我們可以說該景物是清晰的,若大 於極限則是模糊的。因而引入CoC值便可求出景深,排除了不同觀看者所產生的對模糊呈度不 同的看法。 但CoC值如何求出呢?這又有相當的學問,依維基百科的說明,若吾人於25 cm處觀看相片,則 吾人可區辨出在1 mm 內的五條直線,所以直線裡的點只要小於直徑0.2 mm均可被辨識成點,因 而CoC 就是0.2 mm. 而這觀看的相片大小是 8*10 ",若考慮不同底片大小要放大成此大小之相片 必需乘上放大係數,如35 mm相機的底片大小是24*36 ,則底片必需乘上7倍才能放大成8*10的相 片,因而原底片裡的圓要清晰呈像成點就不能小於0.2 mm/7=0.029 mm ,一般此值是取0.03 mm。 常見DSLR系統的CoC值一般假設如下: FF: 0.03 APS-C:0.019 4/3:0.015 以下是用下列網站的計算器算的。 http://www.bobatkins.com/photography/technical/dofcalc.html 一般不同DSLR系統要有相同成像,則是在站在相同拍攝點用不同焦距的鏡頭,另一是在不同拍 攝點用相同焦距的頭,以下是站在同一點算的。 50 mm f2.8 對焦於4 m處 FF: 前景深:3.53 後景深:4.61 全部景深:1.08 則此時APS-C要用33.3 mm的鏡頭 APS-C 33.3 f2.8 at 4m 前景深:3.33 後景深:5 全部景深:1.66 ←若要達到1.08的淺景要用到f1.86,和全幅相差約1.5級 則此時4/3要用25 mm的鏡頭 前景深:3.15 後景深:5.45 全部景深:2.3 ←若要達到1.08的淺景要用到f1.4,和全幅相差約2級,若用f2.1可得1.66的景深, 和APS-C差快到一級。 這結果和我們一般認知的若4/3系要有和全幅一樣的散景要用約大兩級的光圈是一致的。 |
ddcat | 發表時間: 2008-07-07 20:32 |
Home away from home ![]() ![]() 註冊日: 2005-02-16 來自: HsinChu, Taiwan 發表數: 750
|
[45571]
Re: 大片幅=淺景深?不如看看這位日本攝影家的照片再說 引文:
感謝您的說明, 但不妨想想, 要如何「算」出一張好照片應該具備多深的景深呢? 更進一步說, 重量是物理特性,如果所有畫質等等結果不變, 能有輕的大概很少人會挑重的, iso清晰度也是物理特性, 雜訊越低自然是越好, 這些都沒有爭議。 景深雖然也是物理特性, 但究竟淺點好還是深點好, 我相信沒有公式。 就算4/3相較於135FF, 景深表現差距兩級光圈, 那多這兩級光圈, 會讓照片或拍攝工作加(減)多少分數, 也是沒有公式的。 再補充一點, 景深的變化是漸進的, 超過coc之後也是慢慢變模糊, 那多模糊叫做好,多模糊叫做不好, 似乎也很難量化。 在長焦段, 4/3一樣可以表現淺景效果, 也許糊得沒那麼誇張, 但究竟夠不夠用,足不足以凸顯主題, 也沒有公式, 在廣角焦段, 我承認4/3要拍全身人像,還想讓背景模糊是有難度, 不過這種照片的比例又是多少? 對於每個使用者,他在乎的程度是多少? 一樣沒有標準答案啊...... |
collective | 發表時間: 2008-07-07 20:37 |
版主 ![]() ![]() 註冊日: 2004-10-18 來自: 柏格方塊 發表數: 13156
|
[45572]
Re: 大片幅=淺景深?不如看看這位日本攝影家的照片再說 laoweiz您好,
感謝分享. 小弟好像沒有看到有人質疑小片幅的景深會比大片幅深的物理定義. 樓主原發文給小弟的啟發,是除了用虛化背景的方式凸顯主體外,是不是可以想想如何拍出整張都很清楚,但是主體及重點仍能跳出來的照片.我想這是接下來我要努力的方向. |
laoweiz | 發表時間: 2008-07-07 21:10 |
Just popping in ![]() 註冊日: 2008-07-06 來自: 發表數: 9
|
[45573]
Re: 大片幅=淺景深?不如看看這位日本攝影家的照片再說 引文:
這就不是物理特性了,這孤狗老師也沒教要怎麼算,我也不會算啦! 不過若依大師的手法都用泛焦,那可能較容易啦! |
ddcat | 發表時間: 2008-07-07 21:23 |
Home away from home ![]() ![]() 註冊日: 2005-02-16 來自: HsinChu, Taiwan 發表數: 750
|
[45575]
Re: 大片幅=淺景深?不如看看這位日本攝影家的照片再說 引文:
嗯嗯, 剛剛自我檢視了一下, 我99%都是風景照, 剩下1%是到此一遊照, 淺景深對我恍如無物.... 不能靠淺景深來凸顯主體的風景照片, 就必須鍛鍊其他的手法了 ![]() |
laoweiz | 發表時間: 2008-07-07 22:00 |
Just popping in ![]() 註冊日: 2008-07-06 來自: 發表數: 9
|
[45580]
Re: 大片幅=淺景深?不如看看這位日本攝影家的照片再說 引文:
我想說明的是景深只是物理特性,沒有什麼可以辯的。 我只是菜鳥,要怎樣才能在整張清楚的相片讓主題凸顯這對我而言是太深奧了。 我 個人只會拍拍生活照、到此一遊照,所以用手上的器材,照書上教的練練應該還可! 至於若要成為一位攝影大師,要有好的藝術創作,恐怕也不只是泛不泛焦的問題囉! 不過我不解的是光圈控制景深,快門控制凝結,這是攝影的兩大要素,難道一定要把景深閹割 掉才能成為大師嗎?難不成大師都是太監! |
ddcat | 發表時間: 2008-07-07 22:26 |
Home away from home ![]() ![]() 註冊日: 2005-02-16 來自: HsinChu, Taiwan 發表數: 750
|
[45581]
Re: 大片幅=淺景深?不如看看這位日本攝影家的照片再說 引文:
過去在作品區經常看到一些對話, 某某人貼出一些拍得不錯的照片, 便會有一些人問什麼機器拍的、快門多少、光圈多少之類, 現在大概加圖加框兼之Exif資訊太發達, 已很少人問這些... 雖然我不是什麼大師, 但總覺得複製了這些拍照資訊並不能複製出同樣優秀的作品, 相片吸引人的是構圖、是故事、是光影,是創意跟思考, 光圈快門都只是手法而已, 講白話點, 只要美眉漂亮,誰還管他景深如何啊 ![]() |
warmwater | 發表時間: 2008-07-07 22:30 |
Home away from home ![]() ![]() 註冊日: 2007-01-02 來自: 發表數: 486
|
[45582]
Re: 大片幅=淺景深?不如看看這位日本攝影家的照片再說 好像越來越離題了...
當初樓主貼這篇的原因只是想說淺景深是攝影方式的一種而不是必須的手段吧,每個人有對自己的作品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就像畫油畫一樣,同樣的材料,就是有千萬種畫法,各自的流派..能拍出自己喜歡的作品就好了. 看了整串討論也沒人說要把景深閹割掉啊=_=" 不需要這麼衝吧 況且書上寫的是對的...但是並不是絕對的 |
mohawk | 發表時間: 2008-07-07 23:33 |
Quite a regular ![]() ![]() 註冊日: 2005-12-27 來自: 發表數: 83
|
[45584]
Re: 大片幅=淺景深?不如看看這位日本攝影家的照片再說 看了最近幾個相關討論串
斗膽推測 skull兄之意在請大家拋棄器材之爭 回歸一張照片如何感動人心之本質 其舉例並非不恰當 而是以極端之例刺激諸君思考 小弟亦收獲良多 感謝眾先輩阿 |
« 1 2 (3) 4 » |
| 新的在前 | 前一個主題 | 下一個主題 | 頁首 |
無發表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