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區塊
帳號:

密碼:

自動登入 (請勿在公用電腦上登入時選擇「自動登入」選項,以防個人資料外洩。)

遺失密碼嗎?

何不馬上註冊!
# 主選單區塊
# 誰在線上區塊
 會員: 0
 訪客: 164

# 搜尋區塊
center   討論區主頁 » 原理理論規格 » 「等效系統」的想法無發表權

全部展開 前一個主題 | 下一個主題
發表者 討論內容
pei00pan
發表時間: 2008-04-23 16:55
Quite a regular
註冊日: 2006-06-12
來自:
發表數: 57
[42270] 「等效系統」的想法
昨天在PTT上和人討論到所謂的「等效放大倍率」的觀念,才發現4/3的鏡頭介紹上標示了所謂的「等效放大率」。雖然放大率無關片幅,但正如同Regchen板友所說的,廠商的意思是指,當你手頭上有一組5D+100mm 放大率0.5x的鏡時,你可以用E3 +50mm放大率0.25x的鏡來拍到相類似的場景。這裡會說相類似是因為就算畫面是相同的,但景深是不同的。

不過這倒是讓我有了一個想法。若是把會影響到拍攝畫面的器材參數都列出再加以換算的話,應該能夠有所謂的「等效系統」,不光是在焦段上有這個區別。

首先,影響畫面的器材參數大致如下:

焦長 → 視角
放大率 → 成像比例
光圈 → 景深
ISO → 曝光時間

以下分項來看。

1. 視角:等效焦段
此項以廣為大家熟悉。也就是說,在4/3system下的鏡頭焦段x2時,能夠擁有和35mm system下類似的視角。以12-60隻鏡來說,相當於24-120這隻鏡的視角。

2. 成像比例:等效放大率
4/3網頁上所提到的觀念,等效放大率是將放大率 x 片幅比例所得到的值。主要的觀念是能夠讓物體在畫面中佔差不多大小的能力。例子在最前頭的時候提過了。

3. 景深:等效光圈
我一直認為現在的鏡頭廠商們是刻意在逃避這個問題。舉例來說,在全幅上50mm/f2.8時的視角會類似於34mm在APS-C上的表現,但同樣是f2.8,34mm的景深卻會比50mm要來得深。那如果反過來說,我希望在34mm上擁有和50mm/f2.8相同的景深,光圈值應為多少?

跟據景深計算器的算法,34mm在f1.4的時候,可以達到和50mmf2.8相同的景深。此一數值也符合我對於決定景深要素的理解:「物體距離」和「絕對孔徑大小」兩項,而 「絕對孔徑」 = 「焦長」x 1/「光圈值」。所以 34/1.86的時候,會和 50/2.8相類似。也就是說, D300 + 17-55/f2.8(f22)這隻鏡頭來拍攝時,所有在視角和景深上的變化都能夠用 D3 以包含 26-83/f4.2(f33)規格的鏡頭來達到。我相信同時擁有D300和D3的人應該不在少數,或許可以試試用 D3+36mm/f4.2和 D300+24mm/f2.8來拍拍看,應該會是差不多的感覺。所以「等效光圈」=「實體光圈」x「焦長轉換」

4. 曝光時間:等效iso
隨著技術的演變,雖然高iso的雜訊仍然較低iso為多,但新世代的機器上之高iso以較舊世代之中iso要來得優異。(例如D300的iso 1600要勝過D70的iso 800)。當以焦段來決定視角,光圈值來控制景深時,剩下的iso值就成了決定快門速度的變因。繼「等效光圈」中提到的例子來說,一張作品的拍攝參數是 D3, 36mm, f4.2, 1/60秒。 則你手上拿的是D300時,你要以何種參數來拍攝,才能得到相同的畫面? 按照前面來說,會是 D300, 24mm, f2.8。這時,若是要達到相同的曝光量,最先想到的會是將快門提高2.25倍 (1.5的平方)。但曝光1/60秒和1/135秒所拍出的影像是絕對不會相同的。所以這時候如果仍要維持相同的曝光,就必需將iso降為1/2.25。也就是說,D300, 24mm, f2.8, iso100會拍出和 D3, 36mm, f4.2, iso225相同的畫面。「等效iso」即iso值x「片幅比」的平方。

5. 觀景窗:等效視野放大率
最後提到無關作品結果,但卻同樣受片幅影響的參數。以我們都知道D300和D3同樣是視野率100%,而D300的放大率94%,看起來卻仍然比D3的放大率70%要來得小,這是何故?答案在於,放大率的內容,是取決於「相對於50mm鏡裝著時的情況」而非以相同的視角做為前提。首先,在D300中,要達到和D3/50mm相等的視角,需要的是34mm的鏡頭;但34mm的鏡頭中看到的世界卻只有50mm鏡裝在D300上時的2/3。因此,D300的等效視野放大率 = 0.94 x 2/3 = 0.63,輸給了D3的70%。「等效視野放大率」=「50mm放大率」x1/「片幅比」


綜合以上五點來說,以 E3 + 14-35mm/f2.0 的組合
10MP + VM 1.15x + iso100-3200 + 14-35mm/f2.0-22 + MM 0.12x 可得等效系統
10MP + VM 0.57x + iso400-12800 + 28-70mm/f4.0-44 + MM 0.24x

*VM = Viewfinder magnification
*MP = megapixel
*MM = Maximum image magnification

以D300 + 17-55mm/f2.8來說
12MP + VM 0.94x + iso100-6400 + 17-55/f2.8-22 + MM 0.20x 可得等效系統
12MP + VM 0.63x + iso225-14400 + 26-83/f4.2-33 + MM 0.30x

而 D3 +24-70mm/f2.8則是
12MP + VM 0.70x + iso100-25600 + 24-70/f2.8-22 + MR 0.27x
當若D3的高iso純淨度需要勝過E3二級,才有優勢。但若果真如此,則只需要用 28-70/f4 的鏡頭,就足以取代E3的 14-35/f2 的大光圈優勢。

在這個等效系統換算中,並沒有將其他因素如防手震、鏡頭及感光元件解像力等考量入內。就好像同樣是18-50/f2.8附近焦段的鏡頭,sigma、tamron、nikon、canon的表現不能一概而論,但能夠說是具有接近「規格」的產品。
全部展開 前一個主題 | 下一個主題

主旨: 發表者 日期
 » 「等效系統」的想法 pei00pan 2008-04-23 16:55
     Re: 「等效系統」的想法 ddcat 2008-04-23 20:27
     Re: 「等效系統」的想法 Searchman 2008-04-24 11:04
       Re: 「等效系統」的想法 lamancha 2008-04-24 13:11
         Re: 「等效系統」的想法 Searchman 2008-04-24 15:43
       Re: 「等效系統」的想法 pei00pan 2008-04-25 03:02
         Re: 「等效系統」的想法 ddcat 2008-04-25 08:25

無發表權
 

回首頁 | 新聞區 | 討論區 | 電子相簿 | 投票 | 網站連結 | 夥伴網站 | 文章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