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區主頁 » 原理理論規格 » 請問畫質的判別? | 無發表權 |
樹狀顯示 | 新的在前 | 前一個主題 | 下一個主題 | 頁尾 |
發表者 | 討論內容 |
---|---|
oklaokla | 發表時間: 2008-03-15 17:31 |
Quite a regular 註冊日: 2006-05-13 來自: 發表數: 54
|
[40965]
請問畫質的判別? 請問各位前輩
我常常看到書本雜誌上說某某相機拍出照片畫質很好 那照片畫質好壞的依據是什麼 或是說照片中出現了哪些現象說它畫質好 麻煩為菜鳥解答一下 謝謝 |
ITO | 發表時間: 2008-04-11 21:58 |
網站管理員 註冊日: 2004-09-15 來自: 日本 發表數: 30762
|
[41929]
Re: 請問畫質的判別? 這個畫題假如真的討論起來大概沒有結論,
不過都沒人想發言 (大概是怕會沒完沒了 ) |
lown | 發表時間: 2008-04-12 02:16 |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7-06-28 來自: 發表數: 441
|
[41937]
Re: 請問畫質的判別? 引文:
哈哈哈 站長說到心聲了 我曾經準備要回這篇 但最後卻按不下去送出鍵 比較科學化的意見當然是看解析度、雜訊和動態範圍 不過自從畫素衝到千萬以上後 我就不喜歡再一比一的比較了二張原圖了 一方面是沒意義(不想當魔人,同畫素根本就都差不多) 另一方面是只看局部看不出立體感及整體的感覺 就拿上一篇 dp1硬幹1d3為例吧 一比一比細節,頂多是90分和100分的差距 可是比整體的立體感或甚至動態範圍,那雙方的差距不用注意力即可分辯 |
ITO | 發表時間: 2009-02-12 00:32 |
網站管理員 註冊日: 2004-09-15 來自: 日本 發表數: 30762
|
[53814]
Re: 請問畫質的判別? 日本CAPA 雜誌 2008年6月號
伊達淳一先生有整理了一篇對畫質的看法, 「尋找對自己而言是最高畫質DSLR機的基本4點」 先要譯了第一點。 由於是半年前的雜誌。 假如各位發現在它站或書籍已經有譯文時, (或覺得內容太舊或無聊...) 請告知小弟,以免小弟白做工 大要如下: 尋找對自己而言是最高畫質DSLR機的基本4點: 第一點:要記住畫質不等於畫素數。 確實一張圖像的畫素越多,可以期待有較細膩的描寫, 在放大或放格時也較有觀賞空間。 但前提是一個一個的畫素能夠確實的補捉到由鏡頭來的光, 再加上適切的畫像處理。 假如鏡頭沒有足夠的解析力配合畫素間距, 導致像差顯目,畫素再多也沒意義。 畫素多或少的差異,只有在印大紙張照片時而已, 但色彩或階調的差異 ,即使是L尺寸的照片都能明顯得看出來。 所以色彩或階調的重現比畫素的多或少更影響畫像的品質。 但這並不是說畫素多的相機無意義。 畫質雖不是只由畫素數來決定, 但畫素數是決定畫質的要素之一。 只要不做無理的增感, 再配合能滿足這個畫素數光學性能要求的鏡頭來攝影。 畫素數多的當然能夠得到較細膩的細節。 此外,數位相機的進化是日新月異, 假如有搭載最新技術所製造的畫像處理元件的800萬畫素機種是最佳選擇。 但遺憾的是目前只有以舊技術製造的600萬畫素機種或 最新技術製造的1000-1400萬畫素機種的2選一狀況。 那一個畫質好? 評價因人而異, 但以相機的功能及操作性的整體考量, 還是最新機種吸引人的部分較多。 但是否需要比此更多的畫素? 個人的看法是否定的。 與其提高畫素數倒不如將心力投注到高感度畫質及動態範圍擴大的技術上。 同尺寸感光元件假如提高畫素數,畫素密度會變高,畫素間距會變窄。 使每個畫素的受光面積減少,是高畫素數化的難點 高畫素的優點是能夠得到較細膩的細節。 缺點是受光面積減少,相對的(高感度時)容易產生雜訊。 將1200萬畫素圖像與600萬畫素圖像用印表機以A4印出照片來比較 (1200萬畫素約340dpi、600萬畫素約240dpi)。 即使是非常靠近去看也幾乎看不出差異。 通常使用的話600萬畫素可說已經十分足夠了 第二點:畫質決定於.... |
ADI | 發表時間: 2009-02-12 06:09 |
攝政王(特權份子) 註冊日: 2004-11-20 來自: 豬寮 發表數: 6944
|
[53818]
Re: 請問畫質的判別? 引文:
畫質決定於.........你自己!~ Nikon不是說--影像,從心(At the heart of the image)---嗎?? 你自己看了爽,那機子就是畫質好!~ 等你覺得看起來"不爽"的時候,你進步了,機子也該換了!~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無我無相,功德無量"............. |
cyrain | 發表時間: 2009-02-12 07:29 |
Not too shy to talk 註冊日: 2008-09-12 來自: 發表數: 47
|
[53819]
Re: 請問畫質的判別? 謝謝站長好文翻譯分享 ,期待2,3,4ing..
用了一段時間的單眼,再回頭用dc,畫質差別就很明顯... 但各單眼之間,說真的,功力太差,很難辨別出來 所以從來沒有跳槽的困擾 |
cranelin | 發表時間: 2009-02-12 08:18 |
Quite a regular 註冊日: 2006-09-14 來自: 台中 發表數: 146
|
[53820]
Re: 請問畫質的判別? 站長辛苦了 期待後續翻譯中∼∼∼ |
ITO | 發表時間: 2009-02-12 15:27 |
網站管理員 註冊日: 2004-09-15 來自: 日本 發表數: 30762
|
[53839]
Re: 請問畫質的判別? 第二點:畫質決定於「鏡頭、感光元件、畫像處理元件」
A.鏡頭 在數位時代,鏡頭的重要性增加了。 因為它能不能提供讓感光元件發揮實力的優質光成為了重點。 期待高畫素能拍攝細緻的圖像, 最佳選擇是新設計的高解析度數位對應鏡頭。 新設計的數位對應鏡頭是以較一般更嚴格的條件為前提所設計。 B.感光元件 最基本的畫素數的多或少是由感光元件來決定。 動態範圍及雜訊的多寡及信號讀取傳送速度等也受感光元件特性影響極大。 另外感光元件的尺寸越大,拍出的被照體景深越淺。 C.畫像處理元件 假如將透過鏡頭與感光元件送出的信號比喻為食材的話, 那畫像處理元件就是廚師, 將感光元件送來的信號轉變為色彩,階調等, 要讓畫像加什麼味,成為怎樣的畫質的重要工作全要看畫像處理元件。 各廠相機有各自不同特徵的圖像差異,主要也是取決在此。 上述3個要素在高次元上取得平衡點時才會有高畫質的產生。 CCD,CMOS感光元件是數位相機的底片, 但單單感光元件的性能,不能決定畫質的好壞。 就好像高級食材不一定就能做出可口的好菜一樣。 感光元件的性能再怎麼好,假如沒有鏡頭的配合及適當的畫像處理, 決對無法獲得高畫質的圖像。 只有感光元件、鏡頭及畫像處理元件3方面有高次元的平衡點時, 才能得到高畫質的圖像。 目前鏡頭、感光元件、畫像處理元件之中, 使用者可是有選擇自由的只有鏡頭。 畫素越來越多,畫素間距越來越窄。 假如不使用高解析度的鏡頭的話, 進入的光會滲及相鄰的畫素產生色偏、色滲使圖像模糊、鬆散。 特別是放大率色差,在畫素數越多等倍時看到的色偏越大且越明顯。 另外水面的閃耀或螢光燈等高量度部分的輪廓上發生的色邊, 在F2.8以上的大光圈鏡以大光圈攝影時更容易發生。 由上原因可知比起相機,更重要的還是鏡頭。 不過,像Nikon D3這樣, 利用畫像處理元件來減輕放大率色差的相機也出現了。 用同樣的鏡頭也可拍出比以往更清晰的圖像。 此外裝載鏡頭色差補正功能的軟體等也越來越多。 放大率色差、周邊亮度不足,變形等也可以用軟體處理來讓它們不顯眼。 今後在相機內進行這些處理的情況將越來越多, 畫像處理元件所佔的地位將會比現在更加重要了。 -------------------------------------------------------- 這段內容前半與後半給小弟的感覺是說的有點...., 如套用伊達先生的比喻來講的話, 就是今後的食材可能會越來越差, 但廚師越來越精湛的手藝會讓您覺得更好吃 |
勇氣寫真 | 發表時間: 2009-02-12 23:46 |
Just popping in 註冊日: 2009-01-18 來自: 發表數: 5
|
[53857]
Re: 請問畫質的判別? 沒印出來的話,怎麼看出"畫"質好不好呢?
沒印出來的檔案只有所謂"檔案結構"的不同 印出來的照片才有跟"畫"比較的品"質" 延伸來說,從傳統照片的觀點來看品質, 從西方繪畫的觀點看畫質, 從中國山水畫的觀點看畫質, 從日本浮世繪的觀點看畫質, 或者任何其他的觀點,標準都不同。 那雜誌的觀點,應該就是印在雜誌上,哪台相機拍出來的比較吸引人,不是嗎? --小弟拙見 |
ITO | 發表時間: 2009-02-13 00:07 |
網站管理員 註冊日: 2004-09-15 來自: 日本 發表數: 30762
|
[53858]
Re: 請問畫質的判別? 電腦或電視螢幕也稱「畫」面,
show出的圖片的品質應該也算畫質吧 |
勇氣寫真 | 發表時間: 2009-02-13 01:24 |
Just popping in 註冊日: 2009-01-18 來自: 發表數: 5
|
[53866]
Re: 請問畫質的判別? 引文:
問題在於, 電視、電腦螢幕顯現的「畫質」 跟 圖畫、照片顯現的「畫質」是不是同一個東西? 舉例來說,電子顯示(目前)仍是發光顯示,而照片圖畫是反光顯示 另外,圖畫照片如果用手摸、刮、折,「原件」的「畫質」就會下降, 但是電子顯示卻不會。 另外,電腦、電視上看到的,同一個「原件」檔案在不同的顯示器上「畫質」不同, 所以誰能說這個檔案畫質「絕對」是好還是壞呢? |
文包 | 發表時間: 2009-02-13 02:33 |
版主 註冊日: 2005-01-05 來自: 綠葉數位影像 發表數: 1274
|
[53867]
Re: 請問畫質的判別? 數位相機的數位影像. 預設的輸出端應該都是螢幕吧?
如果要以實體相片輸出作基準的話 要討論的變數又更多了.... 而且現在即使要輸出實體相片. 也都是依據螢幕所觀看的結果來調整. 螢幕輸出依然是核心. |
ITO | 發表時間: 2009-02-13 04:19 |
網站管理員 註冊日: 2004-09-15 來自: 日本 發表數: 30762
|
[53868]
Re: 請問畫質的判別? 感覺台灣還不普遍,但以日本而言,
數位相框(デジタルフォトフレーム)目前已逐漸普遍成為一個新市場了 http://kakaku.com/camera/digital-photo-frame/ 本來就有擺飾相片習慣的歐美國家聽說就更普及了。 目前除專業者外, 一般攝影愛好者中有很大比例的人主要的賞圖方式是透過銀幕。 松下及SONY等家電廠在推銷數位相機的同時, 也是極力鼓吹以他們自家生產的大畫面電視機來觀賞。 另外雖還不算多但日本也開始有些攝影展是使用液晶螢幕來取代傳統照片展示作法 例如: http://www.iodata.jp/promo/lcd/hanzawa/ 所以現在不只是相機數位化,連觀賞照片的方式也逐漸在數位化中。 小弟認為討論畫質時要跳過「電子顯示」可能很難成立的 |
corpse | 發表時間: 2009-02-13 07:14 |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8-02-28 來自: 發表數: 471
|
[53871]
Re: 請問畫質的判別? 我自己分畫質只粗略分三個面來看
1.細節多寡 2.顏色與反差正確與否 3.雜問題(邊緣失光、變形、耀光.....等) 我覺得細節多寡這點很有趣,因為銳利化可讓眼睛看的很愉快 但是並沒有辦法把東西看的更清楚,超過3.5X的放大倍率下,這種狀況會很清楚 而顏色的事情,DCV每次都有測相機的色偏,我覺得那樣就夠了 先記錄到正確的顏色,要怎麼搞創作,那可以保留給創作者 如果一開始就偏色,創作者是無力挽回的 每次聽到有XX機的顏色特別好,我就在想哪裡好,看起來爽的好真的是好嗎? 而且網路上只有拍汽車烤漆的人在幹紅色拍得的眼色不太對 其實我自己根本看不出色偏,也沒能力校正色偏 才希望相機出的色是對的 不過低色偏這點其實數位機表現良好 至少比多數玩家推薦的特定幾支底片好上太多了 |
勇氣寫真 | 發表時間: 2009-02-13 07:39 |
Just popping in 註冊日: 2009-01-18 來自: 發表數: 5
|
[53872]
Re: 請問畫質的判別? 引文:
ITO兄提的觀點的確是目前的趨勢,當然, 依照目前最主要的需求(顯示器)去討論與調整相機拍出的影像,用途最廣。 不過在另一方面來說, 專業攝影師在展示照片時,如本城直季、蜷川實花及其他所謂「木村伊兵衛賞」得主 (在此也並不只限於這兩位傳統底片愛用者,一時想不出來數位拍攝的攝影展覽) 經常採用大尺寸的相片沖洗或輸出,大約都在長邊40inch以上的規格, 對於他們來說,沒有採用Bravia、Aquos,或HD投影機,而是以框裱相片呈現, 我想小眾的藝術觀點也是可以提出作為討論「畫質」的思考。 |
iamckt | 發表時間: 2009-02-13 09:39 |
Quite a regular 註冊日: 2007-03-07 來自: 板橋 發表數: 149
|
[53874]
Re: 請問畫質的判別? 引文:
也許可以建議sony 在他們東京那棟大樓(我忘了叫什麼了) 可以搞一層畫廊 所有牆璧上都是Bravia的電視、大尺寸數位相框等等 (當然最好整面牆都是畫面 這樣才有科技感) 提供給攝影家(當然可能是愛用alpha機種的啦)使用 我想有部分原因是成本考量 而不是沒有攝影師願意使用吧 當然不可否認 傳統攝影師偏好傳統輸出, 傳統底片機 但時間久了 那些傳統的輸出 應該就如同米開朗其羅的畫一樣 成為收藏品吧 哈 不過傳統輸出是不是增加了一種材料的觸感 就算不摸也會看到各種質感上的不同 而數位輸出只有冷冰冰的玻璃表面 這似乎也是傳統輸出沒辦法被取代的原因 |
文包 | 發表時間: 2009-02-13 12:28 |
版主 註冊日: 2005-01-05 來自: 綠葉數位影像 發表數: 1274
|
[53878]
Re: 請問畫質的判別? 高階噴墨的輸出紙材種類/質感選擇. 應該是遠勝過傳統相紙了喔....
|
ITO | 發表時間: 2009-02-15 19:06 |
網站管理員 註冊日: 2004-09-15 來自: 日本 發表數: 30762
|
[53936]
Re: 請問畫質的判別? 第三點:辨別畫質的5個注目點
1.解析度 即使是風景等圖案非常細碎的場景, 也能清晰的將細部解像的能力。 鏡頭的性能夠的話,畫素多是較有利。 假如不細看的話,銳化設定強弱也會有很大影響。 偏強的銳化設定會使被照體的輪廓被強調, 讓人有解析感提高的感覺。 2.AUTO性能(AE,AF,AWB) 畫質再好假如曝光、白平衡、對焦不準的話, 也不能稱得上是高畫質。 AE,AF,AWB等自動功能的精度是重要的。 只要自動功能的精度夠高, 認何人只需按下快門紐就能簡單的得到高畫質畫像。 但100%完美無缺的AUTO功能是不存在的, 另外作為AUTO功能輔助的手動功能的充實度、操作性的好壞也是重要點。 3.高感度畫質 高感度畫像,雖然雜訊容易顯眼,奪取了人眼的注意力。 除雜訊功能設為較強時,雜訊會變得較不顯目。 但重要的是畫像中低對比等部份的細節,是否也會因除雜訊處理而降低? 假如因將畫素數提升,導致雜訊增加, 再以除雜訊處理的副作用來溶掉細節是本末倒置的。 高感度雜訊有亮度雜訊及色雜訊的2種類, 強制將亮度雜訊降低的機種,感度越高時細節越不鮮明。 所以雜訊處理off時的畫質確認也是需要的。 4.色再現 能完全忠實再現眼睛所看到的色彩,並不表示就是漂亮的色彩。 因為眼睛所看到的色彩與腦中感覺的色彩(記憶色)並不一樣。 例如藍天的明度較實際偏低時,會讓人感覺天更晴。 樹木的綠葉將偏黃色調除去,也會讓人感覺樹木更青翠。 數位相機的發色,要做到接近讓人腦感覺舒服的色彩的程度, (各廠牌)各機種有微妙的不同 5.動態範圍(死白、全黑) 這是明暗差可以再現到什麼程度的能力, 但雖說動態範圍寬或窄,最多也不過是差一段的程度。 重要的不是不會出現死白、全黑, 而是階調是否平滑有連續性延續到死白、全黑為止。 最近搭載了根據場景的亮度差,進行局部階調校正功能的機種越來越多, 讓人看了會以為動態範圍有進步了。 選擇相機時,判斷畫質很容易會被解析度或高感度雜訊奪走了目光。 但這些之外還有重要的注目點, 就是色再現、動態範圍(色調再現域的寬窄)、AE,AF,AWB之類AUTO性能等。 高感度或解析度的表現再怎樣優越, 但色調不符自己喜好, 或AE,AF,AWB等AUTO性能精度不安定等也是會讓人苦惱的。 雖然100%完美無缺的AUTO功能是不存在的, 但選擇AUTO功能精度高的相機, 拍出成功照片的機率也會提高。 又例如搭載了根據場景的亮度差,進行局部明暗調整功能的機種, 即使感光元件本身動態範圍沒有改變,也能拍出看起來像動態範圍擴大了的圖像。 像這樣色、階調良好、AUTO也能拍出漂亮圖像的相機才能稱為高畫質機。 |
ITO | 發表時間: 2009-02-15 19:38 |
網站管理員 註冊日: 2004-09-15 來自: 日本 發表數: 30762
|
[53938]
Re: 請問畫質的判別? 第四點:善用設定功能 第四點原文寫一堆,但重點只有一些: 攝影雜誌等的相機測試,一般只是以相機的標準設定來測試的。 但每台相機都有例如色彩,階調、銳度等等的設定, 單這些設定的組合,可能就有數十種以上的不同結果。 出廠時的標準設定只是原廠的推薦設定, 假如不滿意標準設定,可以自己嚐試自己改變各種設定, 也許當中就能尋找到最適合自己要求的設定。 但最終極的絕招就是以RAW攝影。 |
loom | 發表時間: 2009-02-19 00:53 |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7-07-24 來自: Cambridge, MA 發表數: 666
|
[54105]
Re: 請問畫質的判別? 我覺得raw之後能夠簡單調整的
我就不會把它歸類在"畫質"這一向 其實raw並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那麼"raw" 鏡頭把3D的景象,來自各個距離以及方向的光線投射到(希望是)的平面上 之後經過low pass filter, microlens, color array filter, A-D conversion等等 等到成為"raw"之後,早就已經很不純了 有些根本的color signature,是怎麼調都調不出來的 我想現在各家競相改版鏡頭 並不是因為鏡頭需要針對"數位"特別設計 而是某些鏡頭的缺陷 在數位上更顯而易見吧 比如說因為chromatic abberation所造成的紫邊 由於Mosaic/Demosaic的關係 使得不同波長的光線成向在交平面的不同一點的情形混的更是亂了 很多情況是,並不是舊的鏡頭只適合用在底片上面 而是那些鏡頭本身光學素質就不夠好 還記得dslr剛出來的時候,有些人覺得便宜的鏡頭拍一拍再經過後製也就是了 現在大家倒是又重視起鏡頭起來了 我覺得即使是1024*XXX的解析度 如果螢幕本身色彩的還原力夠 手機像機 vs P&S vs kit lens vs 高等的定焦鏡的差別 還是看的出來耶 人的眼睛其實對於色彩的演繹是相當敏感的 低解析度只是拿掉spatial resolution的因素罷了 color resolution還是很重要的 我最近在想的其實是另個問題 就是dynamic range跟tonal gradation之間的關係 這樣說好了 假設有個sensor的最大/最小值是100/0(能感光的亮度) 另外有一個能,最大/最小是120/0 可是,前者是5為一個單位,後者是10 我想大多數的人都會覺得前者的影像較為好看吧 只是,現在到處都可見dynamic range的測試 好像沒有人在測tonal gradation 其實應該可以很簡單地去測一個sensor最低能夠分辨的灰階的差別? (因為有color filter的關係,可能還得分別針對R/G/B來測) 像以往Zeiss最為大家稱道的 應該就是在陰天,低反差的情況之下還能擁有自然又豐富的階調 也有一種可能, dynamic range跟tonal gradation為絕對的正相關 只是我覺得好像有不一樣的地方.. |
(1) 2 » |
樹狀顯示 | 新的在前 | 前一個主題 | 下一個主題 | 頁首 |
無發表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