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區塊
帳號:

密碼:

自動登入 (請勿在公用電腦上登入時選擇「自動登入」選項,以防個人資料外洩。)

遺失密碼嗎?

何不馬上註冊!
# 主選單區塊
# 誰在線上區塊
 會員: 0
 訪客: 86

# 搜尋區塊
center   討論區主頁 » PENTAX SLR、 SAMSUNG SLR » 2008年戰略<Pentax篇>無發表權

樹狀顯示 | 新的在前 前一個主題 | 下一個主題 | 頁尾
發表者 討論內容
ITO
發表時間: 2008-03-28 09:29
網站管理員
註冊日: 2004-09-15
來自: 日本
發表數: 30762
[41379] 2008年戰略<Pentax篇>
日本dc.watch
就Pentax 2008年(數位相機產品)策略
對 Pentax 高級主管的訪談
http://dc.watch.impress.co.jp/cda/other/2008/03/28/8206.html

由於dc.watch有簡體中文網站,稍後可能會有翻譯,所以只摘要個人感興趣的部分。

◎去年發生不少事,但Pentax的相機研發團隊,士氣並未低落,
最大的支持動力就是Pentax使用者。
也是此次的PMA,PIE中能推出K200D和K20D 2台DSLR的促動要因。

◎Pentax已不是一家公司,而是HOYA的一個事業部門,
但並未與HOYA的任何事業部門統合,而是以一個完全獨立的事業部門來運作。
以前雖有報導HOYA對相機部門沒興趣,但那是HOYA做評估階段的事,
因為HOYA對相機業中Pentax的地位沒有任何資訊。
但HOYA管理層已經理解了。

◎目前Pentax相機事業部門的獨立性極高,相對背負的責任也大。
財務和會計,人事均未與HOYA統合,所有責任由部門自己背負。
HOYA在品牌策略上也是繼續投資此品牌的意向。

◎K200D是以誰都可簡單使用的概念設計,
K20D是在風景攝影的畫質上下功夫,來做為與它廠的差別化。

◎K200D和K20D本來預定去年就推出的,但由於K10D缺貨造成客戶困擾的經驗,
這次先生產到可馬上出貨的程度才發表、所以拖到今年春季上市。
但今後1年1次產品更新的方針未變。

◎關於K20D採用的Samsung製CMOS,
其實我們對Samsung要求的規格,是更高些。
雖然沒有達到理想的100%,但比較同時期它廠產品還是勝出。

與Samsung共同研發此感光元件,是以商品化為前提。
但不表示K20D一定要採用。當時是經過與它廠感光元件進行評價後。
Samsung製的較優秀才決定採用。
雖然價格也較貴。但價差上的性能差,讓我們認為值得採用。

◎645 Digital目前是凍結研發,不是中止。
可能會在很快時期就解除研發凍結。只是目前凍結的製品已接近可上市階段。
將來再上市時規格已舊,所以會重新研發。

◎135 DSLR高級機種,可能是將來要挑戰的課題,
但以優先順位而言,645 Digital是排在前面。
我們沒有2個同時進行的能力。
要在645 Digital上市後才有可能研發。

◎(問:鏡頭系列是否會因135 DSLR的趨勢而有變化)
首先DSLR系統要把它完成,
到現在為止,我們統一APS-C感光元件的機身陣容,鏡頭也是。
現時點的課題是完成DA鏡頭系統。
前面提到135 DSLR也會研發,但要商品化就完全不同了。
雖然也有支援135的FA鏡頭。但不是所有FA鏡頭都適用於135感光元件。
以系統的完成度來考慮的話,不能那麼簡單地就能商品化。

◎645 Digital研發再開始時,
應該會是一台高畫素、高畫質
適合風景攝影,
且適於業務用途能使用的整體解決方案機器吧。
雖然開始時無法有複數的機種,
但將來希望能挑戰再研發一台適合業餘的廉價機種的2機種體制,是我們的夢想。
ITO
發表時間: 2008-03-28 10:00
網站管理員
註冊日: 2004-09-15
來自: 日本
發表數: 30762
[41386] Re: 2008年戰略<Pentax篇>
引文:

ITO 寫道:

◎目前Pentax相機事業部門的獨立性極高,相對背負的責任也大。
財務和會計,人事均未與HOYA統合,所有責任由部門自己背負。
HOYA在品牌策略上也是繼續投資此品牌的意向。


什麼都獨立,表示表現不好時,
HOYA也隨時可將此部門簡單的賣掉
opass
發表時間: 2008-03-28 12:18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7-08-28
來自:
發表數: 933
[41391] Re: 2008年戰略<Pentax篇>
Pentax 135 DSLR似乎還很遙遠

而且Pentax跟Nikon的狀況蠻類似的
舊有鏡頭並非都適用於135感光元件
鏡頭多半也需要重新設計
畢竟PENTAX也曾研發過135片幅數位機身
應該非常瞭解這點
bri-n
發表時間: 2008-03-28 20:00
Just can't stay away
註冊日: 2006-06-17
來自:
發表數: 281
[41412] Re: 2008年戰略<Pentax篇>
645 Digital優先於135 DSLR高級機種是很好的戰略,
起碼目前看來,這是N,C比較難達到的。


PENTAKON
發表時間: 2008-03-28 20:57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7-10-16
來自: TOKYO
發表數: 982
[41413] Re: 2008年戰略<Pentax篇>
這次訪談的目的很明顯的可看出主要是想澄清網上流傳的“兩年賣身說”,
以防止用戶繼續流失,並放出一些樂觀消息,給予現有用戶一些期望來鞏固他們以及吸引一些隱藏客層。
而記者也很配合的發問,讓畳家能言所欲言。
不論如何,真的希望能PENTAX能成功推出645D.
bri-n
發表時間: 2008-03-28 22:52
Just can't stay away
註冊日: 2006-06-17
來自:
發表數: 281
[41421] Re: 2008年戰略<Pentax篇>
引文:

ITO 寫道:
◎645 Digital研發再開始時,
應該會是一台高畫素、高畫質
適合風景攝影,
且適於業務用途能使用的整體解決方案機器吧。
雖然開始時無法有複數的機種,
但將來希望能挑戰再研發一台適合業餘的廉價機種的2機種體制,是我們的夢想。


我一直想,為什麼對應645的新鏡要取名DFA,
照Pentax的理想,不是所有FA鏡頭都適用於135感光元件,
那麼原645的鏡頭也要逐一重新設計,也有可能部分是打算645/135兩用的吧?

既然是先著眼於風景攝影,廣角、超廣角要先推出吧?
一隻35mm的645廣角鏡(等效25mm),還可以當135的35mm廣角,
想得美吧!

還有適合業餘的廉價機種的645 Digital,
絕對衝擊各家135全幅機。

Ric
發表時間: 2008-03-29 04:37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6-01-30
來自:
發表數: 632
[41426] Re: 2008年戰略<Pentax篇>
兩用是OK啦
但是這個情形不就等於是 135 FF 套在 APS-C 上
明明小片幅就是為了輕小
結果又帶了個大塊頭,而且浪費很多不感光的成像區域
多帶了那些重量出門…
bri-n
發表時間: 2008-03-29 11:04
Just can't stay away
註冊日: 2006-06-17
來自:
發表數: 281
[41431] Re: 2008年戰略<Pentax篇>
引文:

Ric 寫道:
兩用是OK啦
但是這個情形不就等於是 135 FF 套在 APS-C 上
明明小片幅就是為了輕小
結果又帶了個大塊頭,而且浪費很多不感光的成像區域
多帶了那些重量出門…


最近真是腦筋不靈光,盡想一些愚笨的事!
Pentax本來就是67/645可接到135,只是和APS用135鏡不同的是各要透過不同轉接環。
只是可用、堪用的等級,真不是甚麼美事。

要美,還是“10万円で買える645一眼”成為“10万円で買える645Digital”,
等到那一天,135全幅或DC不知道要變安怎?

(我又在笨一次了!)
Ric
發表時間: 2008-03-29 11:39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6-01-30
來自:
發表數: 632
[41433] Re: 2008年戰略<Pentax篇>
引文:

bri-n 寫道:

最近真是腦筋不靈光,盡想一些愚笨的事!
Pentax本來就是67/645可接到135,只是和APS用135鏡不同的是各要透過不同轉接環。
只是可用、堪用的等級,真不是甚麼美事。

要美,還是“10万円で買える645一眼”成為“10万円で買える645Digital”,
等到那一天,135全幅或DC不知道要變安怎?

(我又在笨一次了!)


645 是 645 的事
就算價格很低
和 135 全幅、DC 的市場又會有什麼關係呢?會有影響嗎?

不論「是不是直接上」或是「轉接才能上」
重新購置焦段鏡頭,不就是重新建立「系統」嗎?

我不好理解
135 全幅機並不會衝擊 4/3 系統
但為什麼中片幅機種會衝擊 135 全幅機呢?
bri-n
發表時間: 2008-03-29 12:21
Just can't stay away
註冊日: 2006-06-17
來自:
發表數: 281
[41434] Re: 2008年戰略<Pentax篇>
引文:

Ric 寫道:
引文:

bri-n 寫道:

最近真是腦筋不靈光,盡想一些愚笨的事!
Pentax本來就是67/645可接到135,只是和APS用135鏡不同的是各要透過不同轉接環。
只是可用、堪用的等級,真不是甚麼美事。

要美,還是“10万円で買える645一眼”成為“10万円で買える645Digital”,
等到那一天,135全幅或DC不知道要變安怎?

(我又在笨一次了!)


645 是 645 的事
就算價格很低
和 135 全幅、DC 的市場又會有什麼關係呢?會有影響嗎?

不論「是不是直接上」或是「轉接才能上」
重新購置焦段鏡頭,不就是重新建立「系統」嗎?

我不好理解
135 全幅機並不會衝擊 4/3 系統
但為什麼中片幅機種會衝擊 135 全幅機呢?


是啊!
645和135比,可用的鏡頭少多了。
開放光圈也小了兩級,
大個兒和小不點,各有專精,
看來,也沒按怎!


ITO
發表時間: 2008-03-30 11:09
網站管理員
註冊日: 2004-09-15
來自: 日本
發表數: 30762
[41498] Re: 2008年戰略<Pentax篇>
彼岸無忌NickWolfe兄翻譯的全文
http://info.xitek.com/1/2008/0328/1834.shtml

將字體轉為繁體字轉貼,再度感謝nickwolfe兄分享。
------------------------------------------------------------

專訪:Pentax 2008 年戰略探秘
作者:NickWolfe(翻譯) 責任編輯:matlene 發表時間:2008-03-28 瀏覽數:70

PMA08、PIE2008展覽會上,各公司都發表了傾注了心力開發的新產品。

今年又是秋季將有Photokina的一年,我們的記者本田雅一借此機會採訪了各公司、了解各家的戰略。

我們將以系列報道向大家匯報。

去年的賓得與HOYA的兼併談判可謂一波三折,他們的數碼相機產業今後將發生怎樣的變化令人不安。一時間數碼相機產業會不會就要捲鋪蓋的謠傳也甚囂塵上,此後兼併交涉得以完成,賓得從去年四月起成為HOYA的一個事業部開始運作。

我們有幸請到了Pentax的董事、高級執行官員——圖像系統事業本部的部長鳥越 興先生,以及圖像系統事業本部市場統括部商品規劃室的疊家 久志經理,請他們就與HOYA的關係、以及今後的開發體制介紹一下。

儘管發生了兼併騷動,士氣也沒有下降

記者:Pentax這個品牌未來的去向,最後確定是作為HOYA內部的一個事業部、將包括相機產業在內的部分原樣保留,去年四月開始進入新體制運營的。媒體對這個過程有過各種各樣的報道,你們公司內部難道沒有為此瀰漫不安的情緒麼?

鳥越:非常走運,從事數碼相機開發的工程師都維持了很高的鬥志,這給我們很大的幫助!能做到這點因為我們直接聽到了來自賓得相機相關產品周圍用戶溫暖的話語和聲援所致。去年發生了很多事情,儘管如此,開發第一線的士氣沒有下降,我覺得實在是拜賓得粉絲所賜。

疊家:說起來第一線的鬥志來,在兼併的糾紛過程中,我看還上升了。兼併也好、相機產業的存續問題也罷,都是在我等所無法觸及的層面進行的。當時我們自己的位置都無法確保,更不能預測今後將會發生什麼,第一線開發人員看來的確是最頭疼的事情了。說實在的,當時都有“到底怎麼著、趕緊說清楚!”的想法。

費盡力氣開發出來,如果產品最後卻無法面市的話,當然無法集中精力了。但相機產業的方向性問題上,很快就有了明確的決定——我們了解到今後我們的開發環境、工作內容都不會有什麼變化。我們就在第一時間向開發群體發出了明確的信號。既然這樣,我們的資金之類的底氣又得到了強化,可以比從前更踏實了。因此士氣也比此前不安狀態下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這次PMA、PIE的時機,我們同時拿出了K200D和K20D。這對於我們這樣的小公司來說,能同時拿出兩台單反,正是我們士氣高昂的表現。 K20D的換代從外觀設計上看雖然是小改,但內部卻實現了很大的改進。K200D則是從外到內徹底的換代產品。如果你能看到這種幹勁爆發背後的鬥志,就能理解賓得內部已經完全沒有不安殘存了。

短期的收支不會決定Pentax的未來

記者:請給我們詳細講講Pentax在HOYA當中的定位。

鳥越:大家都知道,3月31日Pentax作為一個公司就不存在了。現在我們是HOYA公司的“Pentax圖像系統事業部”。正式的事業部名字裡用的是英文字母“PENTAX”。在Pentax圖像系統事業部裡,還有些與HOYA產業相重疊的部分,這些部分的產業不進行統合,將繼續作為獨立存在的產業進行運營。

記者:去年有一個焦點是,HOYA究竟是對賓得產業中哪一部分感興趣、讓哪一部分延續呢?HOYA對於賓得的數碼相機產業又是怎樣的評價呢?

鳥越:一開始的確有HOYA對相機產業了無興趣的報道。實際上當時還處於HOYA沒有對該產業進行評估的階段。

那時HOYA對於面向消費者的相機產業,無論在商業模式還是賓得在相機業界的地位方面,都幾乎沒有了解。

我們呢,則讓市場/產品規劃/產品開發等各個部門將“我們自己究竟有怎樣的特徵、我們在將來有哪些要素的強項可以發揮”報告上來。將這些報告彙總,我們讓HOYA對我們的相機產業究竟是怎樣的有所了解。而在公司內這樣的活動中,還產生出了各種各樣的新點子,這讓HOYA的管理層理解了我們將以單反相機為核心,開發豐富且有獨特性鏡頭,通過產品線將自己獨特個性定位的方向。

疊家:我們被問及在單反產業上,今後將怎樣宣示自己的獨特性、我們打算幹什麼等等。我們因此對DSLR究竟誰在用、在怎麼用進行了調查,發現絕大多數的用戶是在旅行中使用。大多數人是利用小DC所沒有的絢麗的色彩、高解像度以及可更換鏡頭才能做到的創意進行風景拍攝。特別是使用賓得品牌的用戶,這種傾向更強烈。當然,我們會在各方面都進行提高性能、豐富功能的努力,但我們將更重視風景拍攝所需要的畫質和出片功能。

記者:問個不禮貌的問題啊,HOYA今後是會在很長的期間內作Pentax品牌的“恩客”呢?還是會將相機產業看作今後值得期待的產業、加以積極地投資呢?

鳥越:當然不是“恩客”。我們的產業部獨立性是非常高的。我們承擔自己產業的責任。比如我們的財務、人事、經營等部門都沒有納入HOYA,而都是保留在Pentax圖像系統事業部裡。定位就是:所有的產業責任,都由這個組織體系擔負。HOYA方面也有將在品牌戰略當中,在這樣的與消費者直接接觸的品牌上繼續投資的意向。因此短期的收支,並不會決定Pentax事業部的未來。

K20D在風景攝影上實現畫質的差別化

記者:這次發表的兩款新產品,規劃的都是怎樣的概念的產品呢?請概括說一下

疊家:以前的單反相機開發,先是考慮要發揮出怎樣的性能,以指標來驅動設計過程。

指標一定下來,就能確定要賣多少錢了。但從用戶的視角來看,這樣的做法則沒有多少意義。產品的價格應該由用戶使用產品時產生多少價值的感受來決定。 K20D和K200D就是我們在這樣思路變化後開發的第一代產品。我們將用戶使用時能感到價值的最大化這一概念,貫穿到產品規劃、開發、營銷和市場等方面,讓各自的立場與此概念指向著相同的方向,K20D和K200D就是這樣的產品。

從前K10D和K100D那會兒,我們說過當時是開發群體朝同一個方向努力進行的開發、從而得到了很好的產品。這次我們把框架擴展到事業部整體,所以我們對自己產品作得更好有自信。

更詳細地挖掘一下,K200D的目標是讓誰都能通過簡單按下快門就能得到很好的照片的一台相機;而K20D的目標則是讓那些更喜歡相機的人感到這是最棒的相機。特別是風光攝影用的比較多的用戶,我們顧及了讓它能發揮出最優的畫質。當然,我們也重視人物攝影的描畫能力。但試圖與其他公司產品進行差異化的,就是風光攝影的畫質了。

記者:風光攝影的畫質,具體來說是哪些方面呢?

疊家:具體來說就是細節的描繪能力的解像度、以及對綠色的表現力。

我們對這兩點的畫質進行了系統優化。此外,機身方面在防塵防滴進行的改善,也是重視風光攝影的結果。

攝影時的“風光模式”也是如此。K10D時代,我們和三星Techwin發售的相機產品畫質設定是一樣的,但這次的控制方面雖然彼此公用、 Pentax方面和他們進行的是交叉開發,但在相同硬件平台上面跑的應用程序部分的固件,則是彼此獨立開發的,所以我們在畫質、功能、用戶界面方面都和他們有顯著差異。

記者:這次的兩款產品,是不是你們去年在PMA2007(譯註:去年3月的PMA)上說去年年內就能發售的那兩款產品?

鳥越:沒錯。這兩台產品原來說去年年內發售的。但因為種種原因推遲至今。

記者:此前鳥越先生說過”我們不會做那些看上去都不知道哪裡升級了的簡單小改的”,這次K100D Super則間或其中。雖說的確不是 *ist DL到DL2那樣的關係,但……

鳥越:實際上是因為K100D賣得太好了造成的。我們手頭給K100D準備的元器件都已告罄,新買的元器件(具體來說就是傳感器啦)做出來的就是K100D Super了。雖說如此,也不能變個名字就稱作新機種吧?所以又追加了使用超聲波馬達的除塵功能。

疊家:去年年初對市場動向的預估,認為入門級機器將步入1000萬像素時代,預測600萬像素的市場將漸漸凋落。然而,尼康的D40等600萬像素機比預想得賣得好,600萬像素市場沒有死掉。我們也是因應這次的預測偏差,而緊急開發的這款產品。

記者:K200D、K20D原本是打算去年拿出來的吧?

疊家:本來是那麼打算的。開發推遲的原因,與其說是開發計劃的延遲,不如說是一部分元器件調配的關係搞的。結果雖然是推遲了,但開發的時間得到了加長,也能更好的醞釀,結果也不全是壞事。而且,產品本身雖說去年就達到了可以上市的水平,但不作夠一定的數量就發佈,可能又會出現前年K10D發佈時那樣給銷售和用戶帶來麻煩的結果(譯註:指產能跟不上銷售、大家急著買卻買不到的局面)。

鳥越:不僅僅是日本,K10D那會兒在歐洲和美國也一樣,明明有銷售的機會、產品卻跟不上。這種情況大家都讓我們以後要避免。因此,這次雖然主要是因為元器件調配造成了計劃的推遲,但我們也利用這個時間制定了發佈後能夠順利出貨的體制,因此今年春天才發佈。

記者:今後也保持一年一換代的方針麼?

鳥越:我們一年內搞一次全產品線換代,是為了搞出一套不輸給別家的產品線而推行的戰略。而現在,我們已經具備了一系列完善的產品,以後就不再是全產品更新換代、而是每年當新技術成熟之時,再拿出成熟的產品了。

性能優異的三星產傳感器

記者:K20D使用了三星Techwin產的CMOS傳感器,這也成為一個話題。此CMOS傳感器,也是為與其它公司產品差異化做出貢獻的核心元器件麼?

疊家:我們向三星要的傳感器指標,比現在這塊還要高一些。但現在的這塊雖說沒有100%達到我們的要求,但我們現在審視同期的競爭產品,還是略勝一籌的。傳感器出來的信號性能非常不錯的。

記者:K20D當初是以使用三星傳感器為前提進行的開發麼?還是與其它公司傳感器並行考量加以評價選擇的呢?

疊家:這次採用的傳感器是我們共同開發的,當然是以未來進行商品化為前提的。但何時將其裝配進相機產品,則不是一開始就確定的。當然存在不在 K20D上使用它的可能性。K20D上用的傳感器是評估了包括其它公司產品在內的傳感器、得到的結論是三星的這塊更好以後,才決定使用的。

記者:在哪些方面更好呢?高像素化還是信噪比更好呢?

疊家:從傳感器性能方面來看,有各種評價性能的視角。單純比較信噪比的話,這塊傳感器比起同級產品來做的好得多。但是傳感器的單價也的確比其它公司的產品高許多。儘管如此,這性能的差距抵得上價格的差距,所以我們決定在K20D上使用三星產的CMOS傳感器了。

645 Digital比135全幅開發優先

記者:K兩位數和K三位數的產品線都已經有著落了,數碼單反的產品線上,還會追加別的什麼產品嗎?前些天你們發表說凍結645 Digital的開發,是不是考慮將以135全幅機作為取代呢?

鳥越:我們會擴充產品線種類的。645系統的數碼化只是“凍結開發”而不是“中止”。報道里說“中斷”、“中止”等說法,我們Pentax從來沒說過“中斷”或“中止”這類的詞眼!之所以這麼在意“凍結”這個詞,是因為凍結了還可以解凍。使用645系統的數碼化單反相機的開發凍結,我們毫無疑問會在儘早的時期將其解凍的。不過事情總有輕重緩急,首先要構築基礎。主流的兩個機種先要固若磐石,然後才能輪得上中幅數碼機的開發解凍。這三年來並不是一事無成,我們會將開發過程中的know-how發揮到新一代產品中去的。

本來呢,展覽會上拿出來的產品,已經開發到能達到發售的水平了,但今後要拿出來就顯得太老舊,因此要重新做。

記者:那135高端機沒考慮要做麼?

鳥越:只要概念確定下來,就可以進入開發了。我不會說不可能,這畢竟是我們將必須要挑戰的課題。商業模式只要能確定下來,我們也一定會挑戰一把的。

不過開發優先順序來說,Pentax則以645 Digital為優先。135全幅的研發我們也在進行,今後也會繼續。不過我們的能力還不夠兩者同時展開。因此有可能是先讓645 Digital上市、然後再投入135全幅的開發。

記者:你們的鏡頭產品線有沒有顧及將來135全幅的可能性而加以變化呢?還是說認為那不是最近有必要要考慮的問題呢?

鳥越:首先,DSLR方面我們必須完成現有系統。我們迄今為止已經將APS-C畫幅機身搞好,鏡頭也齊備了。眼下的課題是徹底完善DA鏡頭系統。剛才說了,135全幅機身在進行研究開發,但這與商品化是兩碼事。雖說有人提FA鏡頭可以用在135全幅上,但FA鏡頭能夠完全應付全幅傳感器嗎?要知道也有一些FA鏡頭時沒法對應數碼傳感器的。

從系統完成度角度來看,這還沒法簡單實現商品化的。

中幅數碼作為興趣愛好者的工具也是有必要存在的

記者:不遠的將來,你們的新645 Digital的規劃,是針對職業用的高端產品嗎?

鳥越:是能捕捉風光的高畫質相機產品,就需要高像素。645 Digital當初僅考慮用1800萬像素,如果要真格地進行風光攝影,需要更高的像素,因此變為3000萬。將來重開開發的時候,應該已經具備了風光攝影所必須的高像素、高畫質以及職業用途所必須的全套解決方案了吧。要考慮到廣告用途、影棚常備、印刷用途的話,不僅僅需要輸入部分做得優秀,必須要求從輸入到保存、輸出一整套的解決方案。當然我們不可能將所有的環節都拿來自己開發,但提案的時候必須有通盤考慮。然而,日本的消費級愛好者中也有中幅用戶,有必要響應他們所期待的,提供作為業餘興趣愛好工具的中幅數碼產品。

記者:也就是說,中幅數碼機將準備職業用和業餘用兩種機型咯?

鳥越:一開頭應該不會弄出好多個機型的,兩個就很理想。以前膠片時代開發過高端的高價645單反,結果那個項目垮了——根本賣不出去。那時候需要的呢,是10萬日元(譯註:約7000RMB)能買得到的645單反。那樣的話想買的人就很多了。只要是機身價格合適,想用645的用戶自然會去配鏡頭的。漸漸地理解了中幅相機的好處,市場也就成長了。

因此呢,我們將來也像挑戰低價位的645數碼單反。應該有不少用戶不僅僅作為工作使用,也希望在個人愛好上能用到更大畫幅的傳感器吧。兩個機種搞齊是我們的夢想,但在應用範圍這個意義上來看,第一台應該是讓更廣大用戶能接受的產品啦。
京都!
發表時間: 2008-03-30 14:09
Quite a regular
註冊日: 2007-06-02
來自:
發表數: 107
[41502] Re: 2008年戰略<Pentax篇>
引文:

鳥越:一開始的確有HOYA對相機產業了無興趣的報道。實際上當時還處於HOYA沒有對該產業進行評估的階段。

那時HOYA對於面向消費者的相機產業,無論在商業模式還是賓得在相機業界的地位方面,都幾乎沒有了解。


對相機產業沒有了解?
那HOYA旗下的Kenko, Tokina, Slik 還有Tokina之前跟Pentax合作那麼多鏡頭,都是假的嗎
PENTAKON
發表時間: 2008-03-30 18:49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7-10-16
來自: TOKYO
發表數: 982
[41507] Re: 2008年戰略<Pentax篇>
引文:

京都! 寫道:
引文:

鳥越:一開始的確有HOYA對相機產業了無興趣的報道。實際上當時還處於HOYA沒有對該產業進行評估的階段。

那時HOYA對於面向消費者的相機產業,無論在商業模式還是賓得在相機業界的地位方面,都幾乎沒有了解。


對相機產業沒有了解?
那HOYA旗下的Kenko, Tokina, Slik 還有Tokina之前跟Pentax合作那麼多鏡頭,都是假的嗎

opass
發表時間: 2008-03-31 13:21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7-08-28
來自:
發表數: 933
[41532] Re: 2008年戰略<Pentax篇>
閒聊一個話題
今天起PENTAX正式被HOYA合併
原來日本官網
http://www.pentax.co.jp
也會自動轉址到
http://www.pentax.jp

因為現在PENTAX這名稱在日本已經不是一間企業了
京都!
發表時間: 2008-03-31 13:25
Quite a regular
註冊日: 2007-06-02
來自:
發表數: 107
[41533] Re: 2008年戰略<Pentax篇>
這邊有一篇報導
http://ascii.jp/elem/000/000/119/119820/
不過看不懂
ITO
發表時間: 2008-03-31 18:44
網站管理員
註冊日: 2004-09-15
來自: 日本
發表數: 30762
[41550] Re: 2008年戰略<Pentax篇>
引文:

京都! 寫道:
這邊有一篇報導
http://ascii.jp/elem/000/000/119/119820/
不過看不懂


重點:
* K20D重視畫質,K200D重視方便性與質感。
* K200D,不是K100D Super的後繼機。
* K100D Super已停產。
* K20D的感光元件是由Pentax,SAMSUNG電子,Samsung Techwin共同研發 。
* K20D比K10D雜訊少。
* K20D的感光元件非常高價。
* 今後配合需要還是會採用泛用(Sony?)感光元件。
* 重視高感度的解析度確保。雖除去了色雜訊,但殘留了些輝度雜訊。
opass
發表時間: 2008-03-31 21:45
Home away from home
註冊日: 2007-08-28
來自:
發表數: 933
[41555] Re: 2008年戰略<Pentax篇>
K100D Super停產了
可是不透露是否有後繼機(千位數系列?)
是不打算跟NIKON,SONY,OLYMPUS低價位機身競爭
還是要讓K200D慢慢降下去


目前來看K200D應該賣輸SONY新機很多吧
ITO
發表時間: 2008-03-31 22:33
網站管理員
註冊日: 2004-09-15
來自: 日本
發表數: 30762
[41557] Re: 2008年戰略<Pentax篇>
引文:

opass 寫道:
K100D Super停產了
可是不透露是否有後繼機(千位數系列?)
是不打算跟NIKON,SONY,OLYMPUS低價位機身競爭
還是要讓K200D慢慢降下去


目前來看K200D應該賣輸SONY新機很多吧


原文有提到,
K100D Super雖停產,但目前還有庫存在賣。
關於K100D Super後繼機,回答是目前不能透露.....
bri-n
發表時間: 2008-04-01 08:18
Just can't stay away
註冊日: 2006-06-17
來自:
發表數: 281
[41569] Re: 2008年戰略<Pentax篇>
引文:

bri-n 寫道:
引文:

Ric 寫道:
引文:

bri-n 寫道:

最近真是腦筋不靈光,盡想一些愚笨的事!
Pentax本來就是67/645可接到135,只是和APS用135鏡不同的是各要透過不同轉接環。
只是可用、堪用的等級,真不是甚麼美事。

要美,還是“10万円で買える645一眼”成為“10万円で買える645Digital”,
等到那一天,135全幅或DC不知道要變安怎?

(我又在笨一次了!)


645 是 645 的事
就算價格很低
和 135 全幅、DC 的市場又會有什麼關係呢?會有影響嗎?

不論「是不是直接上」或是「轉接才能上」
重新購置焦段鏡頭,不就是重新建立「系統」嗎?

我不好理解
135 全幅機並不會衝擊 4/3 系統
但為什麼中片幅機種會衝擊 135 全幅機呢?


是啊!
645和135比,可用的鏡頭少多了。
開放光圈也小了兩級,
大個兒和小不點,各有專精,
看來,也沒按怎!




為了更精緻的像,許多專業攝影師會花更多投資在更高像素上,
而不在乎它的體積。645片幅在軟片時代算輕便的了,
應該這麼說,如果不搶時間,如果不在乎重量,
如果不嫌鏡頭的選擇少,選擇645系統的消費者是存在的。

Pentax除了LX之外,似乎再也沒有想與Nikon F 、Canon EOS 1競爭的態勢了。
反到是推出645,改良67,最後還讓645自動對焦化。

如果說645的市場小,與135比當然是。
但投入的廠商後來還有Contax 、Fujifilm,
應該評估過市場吧!而且本來的市場就還有長青的Mamiya與Bronica。
只是數位化打亂了這些,Contax與Bronica退出市場,
Mamiya也經過改組或易主吧。

現在以Pentax的場合,打造一部645 Digital應該比推出足以和Nikon D3,
或Canon EOS 1競爭的135全幅高級機容易吧!

最重要的,市場雖小,但不重疊。


樹狀顯示 | 新的在前 前一個主題 | 下一個主題 | 頁首

無發表權
 

回首頁 | 新聞區 | 討論區 | 電子相簿 | 投票 | 網站連結 | 夥伴網站 | 文章分類